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2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渤海潮
老手艺不能老守着那点“艺”
杨建楠

  提起老手艺,一个“老”字意味着它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但也是这个“老”字,道出了传统技艺不同的命运,有的是“老树发新芽”,重焕生机;有的却是老态龙钟,日渐衰微。

  柳条、玉米叶、麦秆、蒲藤……这些看似用处不大的东西,在静海区胡连庄杨氏手工柳编技艺传承人杨俊艳手里,却能变成精美的手工编织工艺品,并走出国门,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达20多万件,带动了一大批妇女实现灵活就业。

  和杨氏手工柳编技艺不同,部分老手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有手艺人坦言,“人们正在渐渐远离(传统手工艺),尤其是年轻人,对我们充满了陌生感。”怎么消除这种陌生感?必须融入时代,融入生活。

  老手艺要“活在当下”,不能老守着那点“艺”。客观来说,一些传统手艺陷入传承困境,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有一定关系。应用场景的窄化乃至消失,导致一些老手艺逐渐脱离生活,由大众转向小众,乃至失去受众。此时,如果仍旧守着所谓“原汁原味”,最终归宿只能是博物馆或史料。对老手艺而言,在技艺之外,必须重新找到与自身相匹配的文化场景、生活场景,只有用起来,才能“活起来”。

  其实,找场景就是在找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而“点”的形态有很多种。在线上,它可以是一场场直播,边展示绝活边带货;在线下,它可能是一次次体验课程,学员们亲自动手,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但追本溯源,老手艺的根在民间,受众也在民间,创造出更接地气、更符合群众生活需求的产品才是其长盛不衰的关键。以此为思路,部分老手艺已经开始在产品上求新求变,或改进传统式样、或与新兴品牌跨界联名等,重新与生活接轨后,收获了不少粉丝。苗秀、蜡染、紫砂茶壶的火爆热销说明,传统手艺依旧可以展现独特魅力。

  老手艺的生机源自多种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守艺”的同时,要勇于走出“舒适区”,用创新思想和现代手段,一步步走入市场和市井的深处,重新回到大众身边。一门老手艺,传承的不只是绝妙的技艺和作品,更是韧劲、耐心、定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坚持对老手艺进行唤醒与焕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发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老手艺活跃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