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津沽学人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日报
合办~~~
~~~
沽上丛话
读诗散札(六)~~~
~~~
小楼春秋【69】~~~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2月0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沽学人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日报
合办
道德文章是吾师
——记翻译家刘士聪先生(图)
胡翠娥
2019年南开大学百年校庆时,刘士聪先生(右三)与校友合影。
刘士聪先生部分专著及译作

  在南开大学北村一隅,两排挺拔的冲天杨树护卫的大中路旁、枝叶扶疏之处,有一栋年代久远的家属楼,里面住着一位耄耋之年的学者,常年笔耕不辍,运用如椽之笔,在中英两种语言之间自如转换,默默为中西文学与文化交流搭建桥梁。这就是现年86岁的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刘士聪先生。

  刘士聪先生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南开大学外文系,长期从事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所译之作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如王蒙、梁晓声、迟子建等名家名著,也有一部分英语文学作品汉译,如杰克·伦敦的《白牙》、斯蒂芬·克莱恩的《红色的英勇标志》、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的《钢琴师》等世界名著。

  先生是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一任院长,更是翻译学博士培养的第一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建院初期便开始了翻译方向的博士生培养工作,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课题。博士生如何培养、课程如何设置、培养目标及培养程序等都没有先例可循。带着这些问题,先生去北京大学潜心取经,回来后心中有了底数。首先做的是组建导师队伍。翻译学专业招生之初,只有先生一个导师。先生深感在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课程的设置方面都欠缺,需要及时扩展导师队伍。第二年便请来了崔永禄教授,后来又从陕西师范大学引进了王宏印教授,并吸收了清华大学罗选民教授来我院做兼职导师,这样便形成了一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比较强的导师队伍。第二,为了扩大博士生的知识结构,先生积极聘请国内外翻译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来我院讲学,先后从美国、英国和芬兰请来多位国际著名学者,如尤金·奈达(Eugene Nida)、西奥·赫曼斯(Theo Hermans)、玛丽亚·铁莫茨科(Maria Tymoczko)等来津作学术报告,同时也从国内各大学请来知名教授,如北京大学的申丹教授、辜正坤教授、许渊冲教授以及天津外国语大学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金堤教授等来作系列学术讲座,一时盛况空前。这些报告和讲座大大扩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为南开外院学术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建立规范的博士生培养程序。从课程设置、论文写作、导师指导、开题报告到论文预答辩、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在摸索中逐步建立起规范的程序和模式。经过导师队伍的集体努力,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培养了数量可观的翻译学博士,现在都已成为全国各大学英语系、翻译系或翻译学院的学术骨干。很多人获得教育部和国家社科项目,有的获得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立项,还有的承担重大翻译项目,在国内学术界和翻译界受到广泛好评,产生很好的影响。

  作为中国外语学科翻译研究领域的早期开创者之一,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英汉翻译领域辛勤耕耘,奉献智慧。对先生来说,翻译既是工作与研究,也是娱乐与爱好。先生是天津乃至中国散文英译的标杆,他的译文风格朴素、自然,准确、传神,深受学界推重和读者喜爱。在谈到从事翻译的体会时,先生主张译者要读原著,常读常新,通过阅读原著学习词汇和词汇搭配,研究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提高语言修养;通过阅读培养译者的审美修养和人文修养。他说:“译者的语言修养、审美修养和人文素质是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而成功与否的主要途径是读原著,从优秀文学作品里汲取语言和美学营养。语言以朴素、自然为美,语言表达中的做作和故弄玄虚都是不美的。”先生还谆谆教诲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领会英语的巧妙用法和精华,建自己的双语语料库,提高语言敏感度和语言能力,把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以自然流利的英语传播出去。先生不仅这么教导学生,而且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么繁重,他每天都要腾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在书房朗读英语散文,饱蘸感情,抑扬顿挫,他说这样才能领悟原著文字的节奏、起伏、变化和美。

  先生在课堂上是认真又不乏风趣的老师,本着有教无类、兼收并蓄的精神,教导学生博采众长。有一次研究生课上,有位研究生对先生的某一观点表示不同意,先生不但不恼,反而把讲台让给他,请他上去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术研究上,先生对自己一丝不苟,对他人克宽克仁。他提醒我们务必遵守学术规范,认真治学。记得一次聚餐中,先生和夫人谷启楠老师非常少见地发表严肃讲话,教育我们:绝不能抄袭,即便文章发表不了,也务必要守住学术道德。先生说文章一旦发表,就如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所以要慎之又慎。

  先生认真做事,从不计较名利得失。已退休的原学院办公室主任白永耕老师曾说,先生在任职外国语学院院长期间,很多公务接待,他都悄悄地自掏腰包,不求组织报销。去年,某出版社邀请先生为其《浮生六记》英译本写了长达25页的序言,出版后却没有先生的署名。学生们颇为不平,他只淡淡地说编辑可能忘记了,这是小事。物有本末,事有大小。只不过,在先生心中,有他自己的大小轻重,畛域分明,不容逾越。

  奖掖后学、关爱学生,是先生几十年来始终如一的风格。他的学生众多,有些学生在毕业后忙于教学,成果不多,偶有文字发给先生过目,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认真参阅书籍,仔细订正,给予反馈意见,提示相关思路。学生们每每感慨,“有这样才思敏捷、年过八旬的恩师指导我们的学习,真是很幸运的事!”先生上善若水,有教无类,但凡学生有求,来者不拒。今年暑假前夕,一名三年级的本科生写了一篇评析先生翻译《风筝》的小文章,即将在《21世纪英语教育》报上发表。本科生的文字难免稚嫩,然而当学生上门拜访时,先生非常热情地鼓励这位同学,帮他检点文字,还按照报纸编辑的要求,和学生拍了合照,随文章一起发表。

  先生治学谨严,生活中却幽默风趣,很擅长讲故事和笑话。有一次,他跟大家分享他做鱼的经验:把厨房里所有的调料都添加一遍,味道肯定错不了。他还绘声绘色地跟我们讲述他年轻的时候在国外的经历:深夜乘飞机抵达纽约,一个人拎着行李箱在街头大步流星地走夜路,遇到一个大块头儿的外国壮汉也行色匆匆,两人前后脚同行半路,先生自己心里紧张,不想把对方也吓了一大跳。先生待人谦和,他的学生商瑞芹曾与之同住北村教师家属区,经常看见先生跟附近卖菜的小贩、餐厅服务员们亲切打招呼,熟悉得像家人一样,当然,他们待先生也像招待一位多年的老朋友。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言:“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先生不仅是我们的授业恩师,更是我们人生的导师和生活的益友。先生和谷启楠老师多年来爱国敬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提携后辈,服务社会,每次去看望他们,都感觉如沐春风,很是温暖。先生生活简朴,淡泊名利,胸怀磊落。退休后他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忙于写作和翻译,出版了更多的佳作和精品译著,如《英语经典散文翻译与鉴赏》《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红楼梦节译》等,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也是翻译和语言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目。虽然退休多年,他却一直心系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常常问起翻译系与英语系的情况,希望各个学科都蓬勃向好。先生还老骥伏枥,紧跟数码时代,尽管患有眼疾,但仍数年如一日制作微课,在一百多人的南开翻译博士群里,每日发布微课,带领大家欣赏精品美文,切磋翻译难点,有了好的英语学习材料,甚至给我们一一推送。在大家的心目中,先生是南开翻译学科的精神领袖,是大家心目中最敬爱的恩师。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是先生的文章学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是先生的道德践履。先生是可敬的老师,是宽慈的长者,更是我辈的人生导师。

  (作者系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人小传】

  刘士聪,1937年生于天津,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首任院长,英语系教授,翻译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天津市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翻译》杂志编委,2009年被中国翻译协会评为资深翻译家,现任《英语世界》杂志编委。已出版《文学翻译与语言审美》《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红楼译评—〈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中国古代名句经典英译》《英语经典散文翻译与赏析》等专著,以及英汉互译长篇Confucius(《孔子》)、Lao Zi(《老子》)、《钢琴师》(The Pianist)、《皇帝的孩子》(The Emperor's Children)等译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