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教育系统牢固树立“强教必先强师”理念,深入开展“立德修身、潜心育人,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全系统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能担当的教师队伍。
立德正气 提高教师职业责任感
开展“大学习”。建立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制定理论学习安排意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师德师风制度规定。为教师建立年度师德档案,组织签订师德承诺,学期初开展师德宣誓活动,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
开展“大讨论”。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让老师们交流自己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做法和打算,提出加强本单位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开展“大调研”。组织各单位围绕师德师风建设现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大调研活动,了解情况、摸清问题、提出建议,切实做到“把脉问诊开良方”。
修身正己 提升教师自律意识
强化正面教育。举办最美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发布仪式,评选出107名教师为“静海最美教师”。组织全系统党组织书记、校长讲授“师德必修课”,实现全系统同上一堂课的生动局面。开展“我的师德微故事”案例评选,多角度展示教师教书育人的生动事例。
强化反面警示。组织教师及时学习教育部公开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典型案例,印发《教师警示教育电子随身稿》,本学期先后2次召开师德师风工作会议,用具体事例、用身边的“活教材”警示全体干部教师。在每间教师办公室做到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上墙,做到目之所及。
强化宣传引领。在“静海教育”公众号开设“师德师风”专栏。今年以来,已分15期对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优秀“师德必修课”、优秀“师德微故事”等进行了线上系列展播,从而营造出了“树典型、学典型、超典型”的浓郁氛围。
潜心育人 彰显教师职业担当
搭建成长平台。将师德师风内容纳入新教师、教育干部及学科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效果。加强校本研修,确保教师每学期师德研修时间不少于4学时。组织骨干教师开展赋能培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遴选了一批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教研骨干、青年优秀培训者,建构市、区、校三级卓越教育人才库,4名干部教师分别入选“杰出津门校长”“杰出津门班主任”“杰出津门教师”。
提升育人能力。组织全区7000余名教师完成师德集中教育专题学习。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举办了教育干部系列大讲堂,并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合作举办了教育干部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全区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持续开展“暖心关爱大家访”活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加强激励引导。对敬岗爱业、钻研学术、关爱学生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设立示范岗,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今年防汛抗洪工作中,300余名干部教师赶赴一线,近千名干部教师日夜奋战在各安置点、各驻部队学校做好服务。用心用情上好抗洪救灾“思政课”,以抗洪精神引领人、凝聚人、鼓舞人。
多措并举 形成常态化工作闭环
开展专项治理。围绕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发出警示提醒的同时,重点围绕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通过网络发表不当言论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健全制度机制。建立起学校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处室各司其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师德师风工作机制。为了打造纪律铁军,塑造良好形象,教育局先后制定《静海区教育系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教职工网络文明公约》《教师教育语言正面、负面清单》以及《师德师风正面、负面清单》。
强化考核结果。将师德师风违规违纪情况纳入教育系统年度绩效考核,对各单位查实的教师违规违纪行为在当年度绩效考核中进行扣分,从行为准则、考核方式、处理办法等方面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闭环管理制度体系,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静海区教育局通过开展职业道德和师德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遵规守纪、依法从教的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解决了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障。 记者 张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