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进入21世纪的第三个10年,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有过屈辱的百年。曾几何时,“衣冠王国”似乎有些遥远,西装领带仿佛才是文明的体现。
如今,中国人不仅站起来,富起来,而且强大起来。我们秉承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平等地看待各国文化,不再认为西装是先进的代表,客观地说那只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快速发展的智能时代,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服装都显示着丰富且厚重的文化积淀。抛却具体款式与质材,就服装文化而言,没有高低之分,没有陈旧与前沿。
早在公元前2900年至前2700年间,埃及第一、第二两代王朝时,被公认为尼罗河流域第一人的纳尔莫就成功统一了上下埃及。他曾身穿显赫的灰色铠甲,铠甲关节板上有一个圆形凹陷,上面涂抹了不同颜色。仅腰间就有四条念珠连成的下垂装饰,每条垂饰上端有一个带角的人头,这是埃及女神海瑟的象征。腰部侧方垂吊一条雄狮尾巴,拖至脚踝,它标志着该着装者具有杰出的才能和本领。我们能说这些服饰在现代看来太过落后了吗?能够认为那是不发达的标志吗?要知道,五千年前的埃及服饰工艺水平是相当高超、无与伦比的。
位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诞生了两河流域的文化艺术,出土于约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的“皇家陵园”珠宝,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伊拉克南部乌尔曾有1840多座墓葬被发掘,其中一座大殉葬坑出土的殉人和随葬品数量惊人,因此被称为“皇家陵园”。在这里出土的饰品,有的项链上悬挂着用珠子间隔开的金环,有的穿着三角形的金片和树叶形的金挂件。它们都用不同形状和质地的石珠交替穿在一起。另外还有巨大的船形金耳饰,由于阿富汗西北部的巴达赫尚有天青石矿,印度西海岸的坎贝湾有深橘红色玛瑙,因而这些饰品上常镶嵌亮丽或具有浓重色彩的宝石。如果我们今天将当年的佩饰穿挂在自己身上,丝毫也看不出历史的遗痕,反而会被认为是最新式样的奢侈品。时尚总是轮回的,怎么分出来新与旧呢?
中国可谓衣冠大国,早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的周王朝就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服装制度。正式史书有“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共有25部,其中10部史书中设立了专门的“舆服志”,即记载了车马仪仗等礼仪规定。儒家经典“三礼”,其中《周礼》《仪礼》大篇幅论及服装,《礼记》更是有单独一篇“深衣”。《战国策》《左传》《史记》等都有诠释古代礼制的内容,保存了很多有关服饰规格、风尚的史料。春秋末齐国人记录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专书,“百工之事”的各类叙述中自然涉及练丝、染色、皮革等制作细节。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淮南子》,科技著作《天工开物》《多能鄙事》,训诂书《尔雅》《广雅》《说文解字》等,均包含服饰。其他语言笔记类《急就篇》《古今注》《酉阳杂俎》《梦溪笔谈》《东京梦华录》……数都数不过来,可见中国服装文化有多么深远、高博、伟大!
也许,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机械、道路设置等都带着见棱见角的工业味儿,一时使人感到阔衣大袖和繁缛饰品难以与之相处,因此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非工业文明国的服装根本无法在现代生存了。可是,谁都没想到,世界多元了,尤其是智能时代的到来,大家都坐在平板电脑前,已显不出谁的服装更便捷。
这时候,人类社会信息互通,大家方有感悟,很多国家很多民族的服装相当美,其内涵也相当深奥,西式服装并非一家独大。先说中华民族56个兄弟民族的文化多姿多彩,那数不清的服装样式令人赞叹,再放眼亚洲范围,东南亚人的传统服装,男子多有布质“包头”或“缠头”,尽管称谓不一;女子的头上则插戴饰品,或是以布质头巾与辫发扎系在一起,很多都与传统文化有关。男女的上衣多无领,有对襟或大襟;下装男有裤、裙两种,女子多为裙。男裙一般只在正面用结子束用,女裙则在侧面束住。对于这种长及膝下的男子短裙,称呼并不完全一样,可是相当有特色。当然最有特色的是内涵非常深邃的佩饰品,因为佩饰品往往显示着各民族的图腾和风俗,这些种类及其区别在人类文化大百科辞典中都很难尽数查到,我们能说他们的服装不够现代吗?如今挖掘传承都来不及,还能贬低这些民族服装的价值吗?
今天的世界主流更倾向于和平与发展,网络使人视阈更广阔,更容易看到其他民族的面貌,也更易于正确评估本民族的文化高度,中国青年人越发热爱自己的祖国,频频掀起国潮热,这是一个当代思维理念确定的典型。我们以新的眼光去平等地审视各国各民族服装,才发现世界服装本无高低。智能时代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而服装正是显现的文化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