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
深一度~~~
漫话~~~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知与行~~~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之平视线
别让“官味”成标签
金之平

  照镜子,可以正衣冠。听得进“画外音”,也可以正衣冠。

  近日,一段视频上了热搜。视频中,一学生模仿领导“视察”学校食堂,前呼后拥,一只手里拿着保温杯,另一只手不时“挥手致意”“指点工作”,从动作到表情,细节拉满。有网友直呼“模仿得太像了”,还有人提建议,“缺个打伞的”。

  视频受到关注,是因为模仿得太像,而模仿得像,源于现实中有迹可循,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有些人的“官味”做派。比如,好端架子、高高在上,讲排场、打官腔。

  一旦“官味”成了好辨识的标签,会怎样?《人民日报》前不久报道,某省直部门调研团约20人,陪同人员却有50多人,每天都是六七辆中巴车浩浩荡荡开过。如此“声势”,百姓看在眼里,心里会很不舒服,调研成果可想而知。还有人与群众打交道时,总有一种优越感,觉得理当与众不同,令群众敬而远之,甚至心生厌烦。这些人,百姓可能不知道具体是“谁”,但肯定知道是“官”。“官味”就像一道墙隔开了党员干部和群众,让群众对“官”产生距离感。

  “官味”是表象,反映的是内心。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角色认清了,强化了服务意识,自然就少了“官里官气”,多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谦恭,用亲民、爱民、惠民的务实行动去赢得群众信任。有这样一句话,“当官不可像官”,这里面的深意值得细细品味。

  身居“官位”不沾“官味”,无论何时都牢记“自己也是百姓”,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时刻盯着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问题。这样的干部,是百姓愿意亲近的“官”,也是能走进群众心里的人。你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群众,群众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一条模仿视频引发热议,这不仅仅是一件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更应成为一面镜子,时时照己,时时拂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