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到营业时间,河东区金地广场里的“社区大食堂”门前就排起了长队,有几个相熟的老人正在分享点餐技巧。晚6点,很多下班的年轻人也来窗口打饭:“味儿不错,比有的外卖好,还实惠。”
与其他社区食堂不同,这家食堂没有建在小区里。从小区侧门出去,就能看见。“我们小区老人不少,但场地有限,刚好旁边商圈上班族也有就餐需求。我们跟商圈物业一拍即合,用他们的场地引进了这家餐饮企业。”社区党委副书记李嘉文介绍说。实际上,“一拍即合”说来简单,但背后的学问不少。
资源不足一直是老旧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吃住行、养老育幼、休闲娱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区承载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一些老旧社区难以充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兼顾多元需求,就不能只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必须创新思路,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解决社区治理之难,要善借力。社区引导、市场主导、自主经营,既面向社区、也面向周边上班族,这家“社区大食堂”的建立,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既要把握为民、便民、安民的大方向,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多方参与。解决治理难题,需要给社会治理力量更多的施展空间。
集中群众智慧,共建共治方能提高治理效能,这也是各方不断互动的过程。李嘉文有一张地图,那是社区工作者们一点一点“抠”出来的,上面记录了社区内每一个板块、各个单位的详细情况。他说:“这些都是我们共建社区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以居民需求为“引线”,串起各方共治力量,有事商量着办,拧成一股绳,就不愁找不到治理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