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内,疏淤垒坝,景观水系即将建成;坑塘里,荷叶片片,河长塘边巡查维护环境;堤坝上,人员值守,时刻警惕保证群众安全······
今年以来,蓟州区水务部门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多措并举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管理保护等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向纵深发展,治水、疏水、用水,在打好“碧水保卫战”的基础上,为村庄增美、为村民解忧,助力蓟州区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护好水
良好水生态为村庄增美
晴日里,于桥水库碧波荡漾、一望无际,成群的鸬鹚不时飞来,在水面上下捕食翱翔······
为了守护好这个“大水缸”,2020年,蓟州区属国有企业天津市渔阳水利管理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全力开展于桥水库保护及水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入夏以来,雨水增多,在水库及上游的淋河、果河等入库主要河道,每天都能见到巡查人员的身影。他们两人一船,船头人员手握钢叉,一叉一挑,垃圾便从水面收集到船上。累积到一定数量后,船尾人员便摆动双桨,朝着指定地点驶去。
王雷是该公司一名巡查员,他介绍说:“陆域、水域每天都会有人巡查,除了清理垃圾,还会劝阻私自进入水库等行为。”
入夏以来,该公司累计出动人员600多人次、船只300多艘次、运输车40车次,清理垃圾2500余立方米,有效保护了水域环境。除了开展常态化垃圾清理工作外,为保护于桥水库环境,该公司还进行了杂草清理、菹草打捞、智能化口门改造、增设监控设施、修复防护网、防火值守、安装警示牌,并配合执法部门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治理等。
人工净水只是其一,生物净水同样关键。2021年以来,该公司已投放净水生物苗种约65万斤、1000余万尾。“我们每年春夏秋三季,科学投放具有净水功能的鳙鱼、鲢鱼、鲂鱼、鲴鱼、河蟹等各类水生生物,‘以鱼治水’不断提升水库水质。”天津市渔阳水利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立军说。
如今,“于桥水源地”商标注册、有机鳙鱼产品认证等工作已经完成,“于桥水源地”牌生态有机鳙鱼也将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游”上市民餐桌。
“大水缸”岸边,马伸桥镇崔各庄村新打造的民宿也已开始试营业。北依青山南望水,曾经的两座闲置老宅,摇身一变成了独具风格的精品民宿,室外草坪上搭起的休闲天幕颇受游人喜爱。
“曾经有游客称这里为北方的‘苍山洱海’,躺在摇椅上,看山望水,自在万分。”民宿负责人李明说。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经流转了村里11处宅基地,预计年底前还将有1间民宿将完成改造。
护水“保大”“抓小”,更要“顾全”。蓟州区积极推行“河湖长制”,全区3条一级河道、12条二级河道、3条城区河道、2座大中型水库、8座山区小水库、95座山区小塘坝、3297个农村坑塘和404条沟渠,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区、镇、村三级1100余名河湖长各司其职。
在马伸桥镇牛各庄二村的村口,500余亩荷花塘内莲叶正盛,路人经过都不禁放缓脚步,多欣赏两眼这夏日美景。
魏文哲既是村里“一肩挑”,又是村级河长,他每天巡查村里的各个坑塘,并拍照记录当日坑塘情况。“现在村民保护水环境意识都很强,随意排污、乱扔垃圾现象早已不见。”魏文哲说,“如今坑塘清澈见底,村民都喜欢在傍晚沿着水边遛遛弯儿,享受良好生态带来的舒适与惬意。”
今年,蓟州区水务局充分发挥各级河长作用,组织开展2023年“清河湖”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河湖水面堤岸垃圾455.28吨,打捞非法捕鱼网具9个,整治非法侵占水域滩地1处。同时与周边北京市平谷区和河北省遵化市、玉田县、兴隆县及我市宝坻区建立跨界河流联席联巡联防联控机制,边界地区上下游河长建立长期联系,共建共治,共保河流水质。
用好水
实施重点工程让村民得实惠
水是生命之源,如何以水利民、以水富民,一直是蓟州区水务局关注的重点。
在西龙虎峪镇鲁家峪村,村里的防洪沟道内,十余名工人正在清理淤泥搭建“长城垛”,在提高防洪泄洪能力的同时,为村里打造一条景观水系。“这是蓟州区于桥和杨庄水库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项目2023年(一期)工程之一。”蓟州区水务局副局长王宏雁介绍。
上个世纪60年代起,因修建水库,数百个村迁建到其他乡镇。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从2006年至2026年对水库移民实施后期扶持政策,蓟州区实施范围为152个库区迁建村和284个水库占地村。
鲁家峪村是水库占地村之一,每年4月初,450亩杏花开放时,村里都举行“杏花节”活动,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在淡粉色的花海中畅玩。
“游客来了,赏完杏花就走,没有其他游玩项目,留不住人。”鲁家峪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鑫铭说,“打造更多景观,留住更多游客,一直是村里的发展方向。”
借助后期扶持政策,镇村将防洪沟道整治项目上报到区水务局。今年7月,施工队进场,刘鑫铭一下子来了精神。“村里的民宿项目也将启动,再加上这条景观河道,一定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刘鑫铭说。
“该项目每5年做1次规划,每年从规划中挑选项目,分两期实施。”王宏雁说,一期工程大约每年7月实施,当年完成,二期工程10月实施,将于第二年完成。距离鲁家峪村不远的柳官庄村也享受到此项政策,建设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的冷库,不仅能解决周边杏、桃子等鲜果的储存问题,还能对外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
“今年的一期工程涉及11个库区乡镇,55个村,共有87个子项目,总投资5609万元。”王宏雁介绍。该项目主要涉及供水、排水、美丽乡村建设、乡村道路修缮等8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方面,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生活条件、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同时通过对水库移民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技术水平,增加移民收入。
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2022年度水保部分)也是蓟州区水务局今年一项重点工程。在西龙虎峪镇龙前村,经过修整的河道焕然一新,由水泥砌成的河底和河壁光滑平整,河岸两侧树木葱郁,穿河道路修成了漫水桥。“修整后不仅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美化了村庄,上游修建的小蓄水塘还能方便群众灌溉,一举多得。”蓟州区水务局水务管理服务中心副科长王金山介绍。
据了解,该工程主要针对下营镇片区北车道峪小流域和西龙虎峪镇片区龙前小流域进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今年1月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沟道清障422米,修建溢流堰、谷坊坝、拦水坝及配套等34座,修建水窖及配套71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8平方公里,鱼鳞坑整地7479个,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68.03万元,年可增加保土量8797.87吨、增加蓄水量19.81万立方米。
近年来,随着乡村生活条件的改善,居民用水量逐年增加,污水处理工作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孙各庄满族乡的孙各庄村东,52岁的村民孙建国正利用污水站净化出的循环水,浇灌着自己的4亩核桃林。“净化出来的清水一点异味都没有,不仅节约了地下水资源,还省下了一笔电费。”孙建国笑着说。
官庄镇莲花岭村位于盘山脚下,村里农家院较多,污水量较大,蓟州区水务局建起了一座大型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每天处理污水990吨,净化后的水统一进入景观池和村民孙厚高家的垂钓园。“池水变成了活水,经营起来也省心多了!”孙厚高说。
眼下,翠屏山水厂扩建及供水工程也将开展,日供水5万吨的水厂将扩建至19万吨,辐射范围内的西南部平原、东南部平原区298个村将得到更好的供水保障,城乡一体化供水系统将逐渐建立并完善,越来越多的乡村将享受到水务工程带来的便利。
管好水
防汛抗旱保生产保安全
日前,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持续数日的降雨让河湖水位不断升高,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蓟州区水务局提前储备好各类防汛物资,同时出动160人的专业抢险队,对9座中小型水库、3条一级河道、12条二级河道、12座国营扬水站以及市政排水管网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查。
随着“杜苏芮”的消退,蓟州区防汛形势逐步趋于稳定,但相关巡护工作丝毫没有放松。
8月9日,在杨庄水库的堤坝上,杨庄水库管理所所长王茂悦正带领5名巡查队员,仔细检查着水面及堤坝。“预警还未解除,我们要时刻紧绷这根弦,每天出动巡逻车和巡逻艇,重点巡查水位高度、堤坝背水坡有无渗漏、水库沿线有无私自进入等情况。” 王茂悦说,“只要有雨,就全员24小时在岗,时刻守护水库安全。”
未雨绸缪,方可从容应对。今年进入汛期以来,蓟州区水务局提前开始各项防汛准备,全面排查全区一二级河道、主排干渠、水库、排水站和城区河道、排水管网等,提前消除河道淤堵、设备运行不灵敏、线缆及配件老化等隐患,做好山洪灾害监测系统维护。同时结合历年强降雨情况,修订完成各类方案预案,明确具体人员、车辆设备、抢险措施、群众转移安置等内容。
“今年7月初,我们还组织了2023年于桥水库防汛和农村除涝演练,没成想不到一个月就迎来了实战。”蓟州区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陈卫东说。
防汛保安全,抗旱保生产。今年上半年,由于雨水较少,蓟州区南部平原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干旱情况,引水抗旱迫在眉睫。
5月份,粮食生产大镇下窝头镇向区水务局发来了求助信息。“29个村,3万亩玉米和5千亩夏播水稻正是播种关键时期,急需水源灌溉!”下窝头镇副镇长刘建很着急。
干旱问题不是个例,引水灌溉需要统筹。为了将每滴水都精准用在缓解旱情上,蓟州区水务局与下窝头镇、东施古镇、侯家营镇、杨津庄镇、下仓镇等多个镇的工作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迅速、准确了解不同种植作物用水高峰期、用水量、浇灌周期,结合灌溉井分布情况,制定出“一镇一策”的调水路径,并协调市水务局,利用于桥水库蓄水,持续增加州河放水量。
截至目前,已从州河、漳河、引漳入州、辽运河等向平原区补水19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南部平原乡镇旱情,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我们后续还将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持续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扎实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推动农业增产、村庄增美、农民增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彰显水务部门的担当。”蓟州区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宝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