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再快点吗?”这句企业和群众在服务窗口最想问的话,如今被政务服务部门拿来自问,并想方设法交出“能”的答卷。
“这是第一次在一天之内得到‘六证联发’,真没想到速度这么快。”北辰区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前期报建负责人感叹。近来,这种“没想到”越来越多,“企业开办+银行开户”手续办理不超过4个小时;“拿地即开工”,符合条件的项目从落地到审批用时压缩一半以上……
对企业来说,“抢时间”就是抢市场,项目早一天落地,企业就能早一步抢占先机。但该有的审批不可少,该有的监管不能松,从哪里“抢”到更多时间呢?答案是在需求提出前。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的关注点早就不局限于能不能在企业需要的时候“扶一把”,而是变成在企业蓄力时要主动地“推一把”。提高效能,不只是为了给企业提供一时的便利,更多的是为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更多“超前服务”方式,把需要统筹协调的工作、需要预判解决的问题做到前面去,这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的必然要求。
“超前服务”,能不能真正办到企业心坎里,“跑得有多快”并不是全部,还要看服务的切口有多准。切口找得越准,越能提高服务效率,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
找准切口就要沉得下去,而且沉得够深。坐在办公窗口后面守株待兔,等不来想要的信息。多去生产车间走一走,到施工现场看一看,跟项目负责人聊一聊,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尽可能多的听取来自各方面的真实情况,这不仅利于发现潜藏的问题,更利于掌握企业和市场发展的全貌,让服务本身与企业、与市场同频共振,挖掘更多“没想到”的,预见性地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以此来不断拓展服务的边界。当然,沉下去的意义不止于此。建立更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问需于企,既可以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也是加强和企业互动的过程;问计于企,既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也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透明可预期的环境,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与其说“超前服务”是一种方式,不如把它看作一种服务理念。政务服务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把“超前服务”理念融入工作的方方面面,把所有环节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让营商环境具有更加持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