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往事
百年前外乡人到杨柳青商号学徒,打拼开店创业扎根~~~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7月1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乌尔善 “封神”之路(图)
本报记者 何玉新
乌尔善 1972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先后就读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执导《刀见笑》《画皮2》《寻龙诀》《封神三部曲》等电影。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封神第一部》海报

  由乌尔善执导的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开篇《封神第一部》即将于7月20日上映。不久前,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乌尔善和主演费翔走进“金爵会客厅”,分享了这部磨砺十年的鸿篇巨制的创作过程。乌尔善还担任了今年上海电影节电影创投项目年度推荐主席,他表示:“希望年轻导演能有更多机会展现才华,让中国电影发展得越来越好。”

  奇幻电影不应该只呈现视觉

  而一定要进入到角色的内心

  乌尔善最初的理想并不是当导演。他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4岁随父母搬到北京,在部队大院长大。小时候他喜欢画画,中央美院附中毕业后,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1993年上大二时,因与老师理念不同,乌尔善主动退学。那段日子他无所事事,常常去图书馆看书、看录像,一部部经典电影为他打开了一扇门。“电影带给我很多快乐,我隐隐约约产生了一个念头,想拍一部我特别想看,但是看不到的电影。”乌尔善说。

  1994年,乌尔善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专业。毕业后他成立了工作室,拍广告、MV、实验短片,做蒙古音乐,排演舞台剧,也创作当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朋友们一起办展览、参加艺术节与双年展。那一时期,他的作品前卫、大胆、别具一格。

  无论做什么,乌尔善都能让自己有所提升。就拿拍广告来说,他并没把这件事当做纯粹的赚钱手段,“拍广告要不断地学东西,学新技术,看很多片子,激发创意,了解产品特性,了解消费者。比如拍化妆品要跟女孩交流,拍汽车要了解买车人的生活方式。”一部两三天就能拍完的广告片,他往往会准备两三个月,前期反复沟通创意,落实细节,过程更是精益求精。

  2004年,乌尔善拍摄了独立电影《肥皂剧》,获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之后他决定做主流电影,“我入行时已经不算年轻了,因此目标就更明确,只选择我感兴趣的类型和适合我的项目,珍惜每一次创作机会。每一部电影我都会全力以赴,只要用心、用力,商业片也能承载思想。”

  有人把刊登在《故事会》上的《菜刀传奇》推荐给乌尔善,乌尔善看后觉得基础不错,最终完成了《刀见笑》的剧本。“《菜刀传奇》是一个很小的故事,除了要让故事的层次更丰富以外,还需要有一个思想体系的架构。”这部电影由三个故事组成,同一把玄铁宝刀,在不同人的手里先后成为“侠客之刀”“厨师之刀”和“屠夫之刀”。三个故事分别表现了夺爱、复仇、上位,呈现“贪嗔痴”的隐喻,并以因果轮回的方式将故事串联起来。

  《刀见笑》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让业内人士发现了乌尔善的美学造诣,为他赢得了执导魔幻爱情电影《画皮2》的机会。他果然不负众望,2012年《画皮2》上映,最终斩获7.26亿元票房收入。

  随后,乌尔善成立了一家制作公司,借鉴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流程,筹拍根据著名畅销书作家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改编的《寻龙诀》。“在中国电影史上,也许有人拍过盗墓或者探险,但以类型片的标准来看,我认为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奇幻冒险电影。”小说原著提供了很多细节和故事,足够让乌尔善尝试这种类型。“我首先把自己当成读者,从小说原著中找到我最感兴趣的元素,然后发酵成一个电影故事。其中的关键就是每个人物之间的情义,一部冒险电影不应该只有外部动作,而一定要进入到角色的内心,变成心灵的旅程,那才有意思。视觉效果是主流商业片的一个卖点,但如果没有情感的力量,那些东西就没有支撑。”

  《寻龙诀》由陈坤、黄渤、舒淇主演,制作成本为2.5亿元人民币,上映后刷新了多项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乌尔善也凭借此片获得2016年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导演奖。在乌尔善看来,《寻龙诀》可以算是为《封神三部曲》做准备。“《画皮2》之后我们已经宣布启动《封神三部曲》,但我觉得,‘封神’故事更漫长,体量更庞大,再拍一部《寻龙诀》,展现我们东方的传统文化,能给我带来更多的经验和信心。”

  挖掘出故事中的民族精神

  探索电影工业化生产模式

  很多中国人自小就知道“封神”的故事,乌尔善也如是,他回忆说:“当年上海美术出版社出过一套15本的小人书《封神演义》,隔一段时间才出一本,而且还不是按顺序出的,情节不连贯,每次听说出新的了,我都会到新华书店排队去买。”

  乌尔善对“封神”评价极高:“与《西游记》相比,《封神演义》更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样貌,是真正的国民神话,其中的善恶斗争、英雄成长都具有开创性。这些故事能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道理,不是因为它猎奇,而是因为它永恒,蕴藏着我们对民族精神的自我寻找。”

  筹备期间,2014年6月,乌尔善牵头召开了《封神演义》学术研讨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研究历史、神话学、民俗学和古典文学的学者,对《封神演义》原著价值与当代意义做学术评估。第二次策划会则邀请了电影市场、产品营销、玄幻文学、电子游戏等领域的专家和朋友,听取他们对“封神”改编的建议。

  乌尔善和编剧团队为“封神”故事设定了全新的视角:不再以姜子牙为核心讲述武王伐纣的故事,而是把年轻时的姬发推到台前,来展现出一个全新的、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故事。

  最终确定以“三部曲”的形式呈现,总片长超过8个小时,如此巨大的体量,更加大了拍摄难度,但乌尔善却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我喜欢做别人没尝试过的事情,难度越高我就越兴奋。中国电影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诞生一些宏大的,能够呈现我们民族文化精髓的作品了。最起码我希望达到这样一种平衡──观众喜欢看,投资人能赚钱,同时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愉悦的精神旅程。”

  创作、打磨剧本的同时,乌尔善带领编剧团队、概念艺术家徐天华和四季、特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走访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殷商时期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影片的整体美学构思,以道教水陆画艺术为基础,融合了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及宋代山水画的特点。乌尔善对道具的要求是“博物馆级别”,但又不能是博物馆陈列物的仿制品,“要从商周青铜器纹样里面提取元素重新组合创作,包括餐具、屏风,所有的东西都要重新创作,这也是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开机前,剧组为纣王搭建了一座庞大的龙德殿。先请泥塑师做底稿,再由来自安徽歙县和浙江东阳的数百名木匠手工雕刻、装配,最后贴金、彩绘,单此一项就耗费了3.5万个工时。

  乌尔善还与团队一起到新西兰、美国调研,再综合国内各种因素,建立起剧组的工业化执行标准。在场景搭建、马场管理、演员培训、现场拍摄、食堂管理等方面都力求做到有计划、有秩序、有流程、高效率。开机时,剧组的工作人员达到2000人以上,置身现场,就像走进一个高效而严谨的生产车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电影工业化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让新科技进入电影制作的每个环节,以此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乌尔善说。

  特效总监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参与过《星球大战》的特效制作,凭借《独立日》获得奥斯卡奖最佳视觉效果奖。他与乌尔善在拍《寻龙诀》时便已开始合作。视觉效果则由著名美术师叶锦添掌控。在数字角色制作、大量的战斗与法术场面上,《封神三部曲》攻克了极高的技术难关,将电影工业化推向了更高的标准。

  无论工业化程度多高

  演员仍是电影的核心

  但无论工业化的程度如何,演员仍然是一部电影的核心。在接受采访时乌尔善提起,《封神三部曲》对演员的要求可以说特别严格,“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大体量、大制作,三部曲连拍,意味着演员要长期在剧组集中,不允许跨戏,所以不敢用太红的演员,大多数角色都采用了新人。”为了让新人尽快挑起大梁,剧组建立了演员训练营,训练课程包括表演、格斗、马术、射箭、驾车、诗书礼乐以及影片分析等。演员们穿的盔甲都在40斤左右,所以必须要达到很强的体能素质。针对不同的角色,还需要个性化的训练,比如饰演妲己的演员娜然,就要专门研究狐狸的生活习性、情感的表达方式。

  高强度的训练是为了实现最后的拍摄效果,包括马术动作、格斗动作、威亚动作等,在实际拍摄中都没使用替身。乌尔善对年轻演员们的付出表示肯定,“他们为这部电影投入了生命的能量,非常有潜质,希望通过这次历练,他们在未来能成为中国的超级明星。”

  上世纪80年代歌坛偶像费翔出演纣王,也是《封神三部曲》的亮点之一。乌尔善不想把纣王处理成一个刻板的反面角色,而是希望让他表现出真实可信的动机,展示出张力,让观众看到人物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费翔除了外形非常符合史书中对纣王的记载之外,在表演和塑造人物方面也提供了很多专业建议,做出了一个明星的表率。

  历时十年,乌尔善终于完成了《封神三部曲》,以契合当代文化语境的电影概念、语言、视角和技术,为观众打开了一个中国神话的世界,重新演绎了这段承载国人深厚记忆的传奇。回头再看,他感到自己的内心更坚定了:“这个项目是我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无论从电影产业的角度,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我个人创作的角度,‘封神’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周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基础,与中国人现在的精神状态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希望通过《封神三部曲》能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自己的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乌尔善访谈

  让观众产生共鸣 

  是电影成功的标志

  记者:“封神”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乌尔善:首先它是一个好故事,如果故事不能打动人,任何视觉效果都是徒劳的。“封神”脱胎于真实的历史,司马迁的《史记》里有《纣王本纪》,记载过一些历史事件。宋代有人写《武王伐纣平话》,把这些故事变成了民间口头文学,增加了狐妖和仙人法术等幻想元素。这也就延展到《山海经》,比如九尾白狐是《山海经》里讲到的祥瑞之兽。到明代又有了《封神演义》,一直流传下来。其次,“封神”的魅力在于人物的丰富性,有点像奇幻版的《史记》,只不过用了一个更有想象力的方式展现出来,暴君英雄,红颜祸水,忠臣奸佞,各种超能力的神仙妖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古典世界的缩影。

  记者:《封神三部曲》长达8个小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是不是太过庞大了?

  乌尔善:2014年我们开始策划这个剧本,邀请专家学者一起研究、讨论,认为完整的故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回到第三十四回,讲纣王无道、黄飞虎归周;第三十五回到第六十六回,兵分三十六路伐西岐;从六十七回到最后,姜子牙拜帅、武王伐纣。因为人物众多,故事线纷繁复杂,三部曲可以保持叙事的完整性,当然,每一部都能单独成片,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也不是同时上映,我们认为这是节省预算的最优方案。

  记者:在您看来好剧本的标准是什么?

  乌尔善:我觉得中国电影最大的困境就是剧本。其实全世界最卖座、最受观众欢迎的电影,90%以上都是古典叙事,都是三幕剧结构。怎么在两个小时的时长之内,把故事用三幕剧的结构讲好,是特别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揣摩的。

  记者:谈谈《封神三部曲》剧本创作的过程,有哪些难点?

  乌尔善:在编剧冉平老师带领编剧团队进行创作的同时,我们邀请了两位剧本顾问,一位是李安导演的老搭档、《卧虎藏龙》和《断背山》的编剧詹姆士·沙姆斯,另一位是《霸王别姬》和《活着》的编剧芦苇老师。他们在剧本创作的每一个阶段──梗概、大纲、分场、台词本,都提出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难点在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梳理古代故事,提炼出核心元素,既要通俗,又要让观众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魅力,产生共鸣。所以我们不断地修改,用了五年时间打磨剧本,前后修改了十几稿。

  记者:怎样才能吸引年轻观众走进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乌尔善:在我看来,神话从来不是过去的、历史的,而是当下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人都会面临各种现实问题,比如友谊、爱情、家庭,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对其价值的讨论,是主流电影的使命。神话经常被误解为历史、人物传记或者世界观的演绎,但其实神话故事是关于人类心灵的故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讲人的成长,人的命运,人在善恶之间的选择,不仅要让年轻观众产生共鸣,也要让这样一个中国故事被全世界接受。另外我觉得,电影最大的魅力就是把幻想变成现实,观众在电影院里经历一段超现实的旅程之后,会反思现实面对的问题,得出一个精神上的解答。

  (图片由上海电影节提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