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26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力荐
木刻版画是他的艺术之根(图)
刘学正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黄永玉著、北京画院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收录黄永玉先生400余幅版画作品,作品题材涉及新中国、新面貌,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及其他六个方面,作品皆由黄永玉先生亲自甄选。此外,书中收录了王明明、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先生与该部版画集的缘起,以及对黄永玉版画艺术的创作历程回顾梳理与风格演变分析总结的文章,透过这些作品和文章,我们更能直接感受到“木刻是黄永玉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这句话的含义。

  近40年间,黄永玉先生的艺术创作基本以水墨为主,使得大众往往忽视了对其版画的认识。实际上,黄永玉先生的版画艺术特色鲜明,独具异彩,独开一派,他对于黑白的运用灵活自如,刀法变换,线面俱下,游刃入木,神而明之,其构思、立意新颖绮丽,有感而发且响落天外,画面充满童趣与幽默,形成了清新明朗的意趣和情调。他的艺术创作不盲从时风,不随波逐流,不虚伪,也不违心逆己,他忠于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真实纯粹,蕴含着多元的精神慰藉与人性启迪,而这也是其版画艺术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来欣赏品读的原因。

  “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这些木刻板子有如自己一半的历史骸骨。”三年前,《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的出版,让我们有机会一窥黄永玉的木刻生涯。400余幅版画,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散发出灵动洒脱、历久弥新的美感,好似一个个被嵌入不同时期的舞者。深切缅怀黄永玉先生之际,再次翻阅这本厚重的画册,甚感黄氏国画的背后,藏着木刻的理性思维,无论刀底、笔下,所刻、所画皆饱含黄永玉的情之所至、生命所有。

  木刻,是黄永玉从艺伊始就学之、作之的技艺,可谓其艺术之根本。该书题材涉猎广泛,涵盖了市井生活、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各地风景等多个方面,浏览其间,仿佛是在发掘一段段尘封的记忆和感动。

  反映旧社会劳苦大众的苦难,是黄永玉版画的一个特点,冷峻的刻刀浸润着悲悯情怀。《石子碎了,眼睛花了》,一个颧骨高起、眼眶深陷的枯瘦老人,手持长柄榔头砸石子,张开的嘴巴似在鼓劲儿,似在哀叹;《孩子渴了》,一位赤裸双脚的母亲背向接水的木桶,哺育幼鸟般向孩子嘴对嘴喂水,她大概是一名担水工,背负着的幼儿渴了,也只能用体温中和一下凉水,奶水应该是没有的吧;《丈夫买药回来了》,窄床上的妻子已经陷入昏迷,生命危在旦夕,费尽周折终于买来药的丈夫,满脸愁容,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

  黄永玉的版画作品,更多的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齐心协力收庄稼》,硕大而饱满的稻穗、把喜悦挂在脸上的农人、来回穿梭的孩童,组成了一幅妙趣横生的丰收图卷;《做了几十年工,想都不敢想,收了个徒弟是厂长》,老师傅喜笑颜开,小徒弟英气逼人,传承的不只是工匠精神,更是一种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豪情;《大冬瓜》,老头儿和老太太一前一后共同担着竹篮,里面是一个圆滚滚的大冬瓜,两人对视而笑,由画面可知其心灵上的愉悦与满足。

  孩子,是黄永玉创作不可或缺的主题之一。《报童》《擦鞋童》《没书读的孩子》,为了糊口早早进入社会,受尽白眼,满是辛酸泪;《受伤的孩子》,孤零零地倒在街头,背后是一串带血的脚印;《读书郎》,朝气蓬勃,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黄永玉为童话、寓言故事创作了大量的木刻插图,比如《公鸡和狐狸的故事》《采月亮》《红鼻子的姑娘》《光屁股国王》等等,天真趣味的画风,让文学作品更具立体感,丰富了孩子们在阅读童话时的形象思维。

  此外,书中还收录了黄永玉为妻子张梅溪的儿童文学《在森林中》创作的所有木刻插画。森林小学、林场生活、林中动物……粗犷的线条以另一种方式诠释童趣,足见夫妻两人琴瑟和鸣的默契。据说,年轻时的黄永玉生活拮据,曾在理发与买木刻板之间犹豫,而张梅溪让他去理发。等黄永玉理完发出来,张梅溪手捧一块崭新的木刻板,送给这位落魄的年轻艺术家。

  步入暮年,黄永玉虽然停止了版画创作,然而他手中的刻刀促使其养成了从不松懈的习惯。他把转刀锋,尝试向更多艺术语言的可能性探索,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他看来,这400多个充满了岁月痕迹的木刻板子,如同他“贴着肉的骸骨”一般,与其共同经历了一生的颠沛流离,一刀一刀刻画人生,能够留存至今,弥足珍贵。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木刻版画与“老顽童”黄永玉的青春、爱情、艺术、生活紧密相连,成了其艺术人生的底色。诚如臧克家评价说:“他(黄永玉)的画面上尽是乡村的纯朴和儿童的天真……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刀底下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