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高等性和生产性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内涵和语境。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党建引领三全育人“一盘棋”,聚焦网络和文化两个阵地、协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和实践课三个课堂、落实五育并举,用心、精心、齐心、匠心构建“1235”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经过探索与实践,环境与化工学院荣获天津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时效奖,学院科研育人和服务育人荣获天津市“三全育人”优秀工作案例,“践行‘两山’理论打造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培育绿色人才”荣获天津市“三全育人”典型案例。
党建引领
用心下好“三全育人”一盘棋
健全组织机构 完善运行机制
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统筹整合育人资源,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学院主体、协同企业、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将“建设天津市乃至全国‘三全育人’典型院校”纳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党委工作报告。建成党委办公室牵头总抓、其他部门协同参与,季度汇报月例会周协调的模式推进三全育人任务落实落地。各党支部成立了支部书记、院长、系主任、企业骨干、学管干部组成的“三全育人”工作小组,细化岗位职责和育人元素,形成了“校-院-系-企”四级责任体系。建立领导干部讲形势政策课,管理服务队伍联系班级、宿舍、社团制度,管理服务队伍主动走进青年学生“朋友圈”。
健全经费保障 强化考核监督
保障“三全育人”专项经费,强化考核评价监督管理,3年来实现二级学院全覆盖。将“三全育人”成效纳入党建考核指标,并作为支部书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及全面从严治党述职述评的有效考量。把“三全育人”作为全员考核,量化有形成绩,纳入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建立党委办公室和纪委监察室联合监督体系,将育人质量调查、思想政治分析调研、谈心谈话、主题班会、走访宿舍作为重要监督渠道,发挥育人实效。
聚焦网络和文化
齐心绘出育人阵地同心圆
筑基网络重构育人新阵地
基于“互联网+思政教育”,构建了“微观察”“微课堂”“微活动”“大团队”的“三微一大”网络育人模式。建设了“四史学习”“双碳战略”“建党百年”“垃圾分类”等为主题的微视频300余个。成立了网络名师工作室,并创设抖音账号、视频号“课本里的中国”“渤海拾贝”“海棠花开”,学院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获批天津市教育两委首批培育项目。制作了“辅导员的一天”“我是班干部”“优秀学生讲成长”等系列短视频,着力打造学生身边的“网红”形象,讲好“微”事迹,引领学习生活新风尚。组建了由师生构成的网络文化宣传员和网络评论员大团队,使网络思政教育全面开花。
涵养文化阵地提升育人品质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红”色为底色,厚植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以“绿”色为特色,强化师生绿色生态环保理念,培养绿色技术技能人才。以“千年盐业、百年化工”文化为源,推动职业教育与民族特色产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相结合,建成了百年化工文化育人基地,成为学院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在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特色活动中举行了范旭东先生铜像揭幕仪式,举办了“寻根千年盐业、传承百年化工、探寻七彩盐田”活动。为营造时时、处处育人环境,打造了人文教室、匠技实训室、科技图书馆、一日规范宿舍、节约餐厅、健康场馆、智慧展厅七大文化育人环境。学院被评为天津市文明学校,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协同三个课堂
精心绘制思政育人工笔画
提升思政课堂吸引力
深入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邀请思政名师把脉思政课。开展仪式共鸣、体验践履、情景教学、自我感悟四个教学方法,构建课程思政同行、督导、专家、在校生、毕业生五方反馈评价机制。打造了“传承百年化工文化 逐梦职教强国之路”为主题的天津市百年辉煌思政精品课,学院院长花玉香的《补足精神之钙勇担时代大任》思政课荣获天津市2022年学校书记、校长讲思政课大赛二等奖。牵头与北辰区10所大中小学校共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与宁河区政府之间开展紧密深入的教育合作,在教育培训、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党课宣讲、送课下乡等方面打造了行走的渤海品牌思政课程。学院思政课教师获得天津市教学比武活动一等奖、思政课程大赛一等奖,思政课题立项20余项。
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实施“课程思政”改革,与企业共建课程、共建标准、开发资源。凝练专业课程思政育人要素,编进教材、写进标准、融入教案、体现课堂。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入选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培育项目。荣获天津市思政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4门课程获评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4名老师和团队获评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一门课程获评天津市大中小学“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
搭建实践育人大舞台
深化实践育人,开展“缤纷校园 绽放青春”“晨风沐舞 扬帆起航”“礼赞百年 青春向党”“闪光青年 渤海榜样”“荣光数载 未来可期 ”“印象鲁班 丝路花雨”“别样军魂 精彩人生”“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疫’不容辞 渤海有我”“一米阳光 规矩方圆”“庆典之光 海纳百川”等实践主题活动,刷新第二课堂成绩单。精心开展“筑梦青春”入学教育、“追梦青春”表彰教育、“圆梦青春”职业规划教育、“奋斗青春”毕业教育。深化校企联动育人,利用永利百年化工纪念馆、汉盐千年盐业文化资源、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学院也是“天津市宁河区学生职业体验实践基地”。
落实五育并举
匠心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坚持德技并修
构建了教师师德、干部政德、学生品德的制度管理体系,制订了“一师一技一特长”工匠成长计划,“一月一趣一活动”健康阳光计划和“一生一能一出彩”成才行动计划。全院1000余名师生奔赴抗疫一线,成为思政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
制定了扶智与扶志成长计划,开展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建立一对一资助档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专项资金,为153名特殊困难学生,在疫区或因疫情有困难的学生提供精准资助。学院学生郑德玉获评2021年天津市“大学生自强自立年度人物”暨海河自强奖学金特等奖。
坚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重
制定了体育强身和心理健康计划,开足开齐体育课和心理健康课。将传统体育太极拳纳入到体育课程中,还在校园师生中进行教授,感受太极拳无穷魅力,弘扬中华武术传统文化。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开展学院系列体育活动。构建体育竞赛机制,“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长”,营造了生动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配齐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建立了平台保障、咨询服务、预防干预、教育教学、主题活动、朋辈辅导“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模式。
坚持美育与红色相结合
用红色文化之美,以红色故事、红色经典、红色精神、红色基地、红色活动等为载体构建了全覆盖、多样化的美育体系。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发了专业美育课程。例如,在工商管理类专业开设了《商务礼仪》,在建筑工程类专业开设了《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在机电类专业开设了《5S管理》,全部专业中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发现美、传播美。
坚持劳动与科研相长
发挥校内实践育人基地作用,构建了劳动教育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的实习实训、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技术研发、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体系,以劳促赛,以赛促学。创新建设“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信息化劳动实践评价机制。讲好匠人匠心匠技匠行的故事,聘请劳动模范、技能大师为技能导师和“校外思想政治辅导员”。引进近60名企业工匠从事辅导员、学徒师傅、宿管老师,推行新型“思政+技能”学徒制建设。学生参加世界、全国及天津市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奖项50余项。
通过三年的“三全育人”探索与实践,学院育人成果显著提高,从机制体制完善、精品项目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构建了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学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单位,被教育部入选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获批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院在泰国建成中国境外首个“鲁班工坊”,并以优异成绩通过5周年验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荣获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奖和教师奖,荣获天津市样板党支部,学生就业率排名天津市高校前列,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各级各类报刊新闻报道学院育人成果累计300多条,学院声誉显著提升。记者 张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