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路小学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育人途径,通过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式全方位打造育人生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强化体育锻炼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优化“教会”方式
在体育课堂中,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了其开放性、随时性、即时性、可视性等特征,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的体育运动技巧,也更容易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改进体育评价体系──把握“教会”质量
学校定期组织青年体育教师开展集备教研,达到“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目的,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关注个体差异性发展,科学合理地把知识、技能转化为机能和体能,让“教会”落地。
小场地大课间 健与美有机融合──体现“勤练”过程
我校五千多名学生,四个校区,学生人数多场地小,为此学校精心打造闽小“小场地大课间”的活动品牌,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以“小金鹰”系列特色体育活动为载体,集眼操、素质操、广播操、小游戏、阳光体育活动为一体。
拓展体育作业 增强健身效能──开辟“勤练”空间
针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与年龄特点,制定出每周“体育作业”,倡导亲子共练。疫情期间,制定室内寓教于乐、“客厅变操场”的教学方案,做到了停课不停学,锻炼不停步。
发挥学生优势 体育训练规范化──提升“常赛”水平
作为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河西区田径传统校,教练员科学制定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目标,坚持“五定”的原则,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学生、定目标、定指导。我校的击剑队、游泳队、篮球队、三跳队等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比赛,以赛促练,以赛代练。
强化卫生意识 共建健康校园
我校作为2023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示范校,2022年河西区健康促进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每天中午设立“光盘监督员”,践行光盘行动。实施垃圾分类,坚持每日两次眼睛保健操,每学期调整桌椅高度,保证学生用眼卫生,教室采光达标。
增强美育熏陶 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学校高度重视 组建优秀团队
学校选派德业双馨的优秀组长引领艺术教师团队,利用每周的校本教研时间,夯实专业功底,加强教师培训,努力提高队伍素质。
精准操作实施 教育成果显著
学校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发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课程,如:民族声乐、民族舞蹈、国画、民间风筝等,探索IPAD在音乐课中的使用,获得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程一等奖。
搭设艺术平台 彰显学校特色
学校成立了小金鹰俱乐部,下设合唱团、管乐团、舞蹈团、风筝社、国画社等。2023年小金鹰管乐团获全国文艺展演金奖。小金鹰舞蹈团创编与科技融合的机器人舞蹈曾参加天津市庆六一大会演出,与IPAD乐队融合的舞蹈在艺彩河西的舞台上展示。
加强劳动教育 倡导劳动树德树人
构建劳动课程体系
以新课标中“三大类、十个任务群”为基础,系统构建校内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了传统工艺制作群、烹饪与营养群、整理收纳群、清洁与卫生群、农业生产劳动群、家用器具使用与维修群等几大任务群。
探索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体系
学校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将每年5月的第一周设立为劳动教育周。劳动节前夕,组织班级劳动竞赛,评选班级劳动小能手;通过主题升旗仪式、小金鹰广播、寒暑假劳动实践菜单等活动丰富学生劳动生活。
结合节气节日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到人民公园参与拾捡垃圾、有序摆放共享单车的公益劳动;植树节开展“‘植’此青绿 不负春光”主题实践活动;农民丰收节,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劳动的趣味,感受到丰收的喜悦;重阳节,同学们在家中为长辈捶背、倒水、做饭,践行劳动责任。
构建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机制
学校利用家长会、专题讲座、公众号等方式向家长推介劳动教育相关做法,制订家庭劳动教育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通过填写家庭劳动记录卡、假期劳动实践菜单、班级群打卡、微视频录制等多种方式进行多元评价。学校积极开发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与广顺园社区和彩虹养老院分别签订了校级劳动教育共建协议,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设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学校不断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的探索与实践,制定了《闽侯路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课程评价、日常评价、主题评价、阶段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开展。
闽侯路小学将不断深化五育融合的教育教学体系,持续优化育人环境,为学生全面、健康、和谐而富有个性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记者 张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