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小区坐电梯,最怕遇到推着电动自行车进来的,明摆着不安全,可是也不好意思阻拦。有的社区倒是贴出过禁令,似乎也没什么效。
近日,北辰区一个社区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在社区里找块空地,建了一个智能充电车棚。在楼下就把电充了,既消除了消防隐患,还有存车棚的作用。这个社区,显然不是把“治”作为第一落点,而是从“理”入手,抓住群众的“刚需”,理出了一个柔性的解决办法。
类似问题,在城市治理中还有不少。社区里车位不够,为一辆车停在哪、该不该停,没少起纠纷;接送孩子放学,学校门口堵得一塌糊涂……破解这些难题,既要靠智慧,也要敢啃“硬骨头”。有的社区联系周边单位,夜间开放停车场给群众,增加车位数量;有的发动老师和志愿者“闪接”“闪送”孩子上下车,减少家长车辆逗留时间。总之,在参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群众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党员干部要有个“百宝囊”。
可能有人会说,别人有便利条件、有群众基础、有人脉网络,自己什么资源都没有,所以事情难办。然而,“天时、地利、人和”很多时候是跑出来的、想出来的、干出来的。老百姓有戏言:“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了就不难。”虽是玩笑话,却也道出了一种非得领导出面才能解决问题的尴尬现实。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过去没办法,领导一重视,就会有办法?仔细想想,还是缺了“角色意识”,不知道自己在为民服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缺了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把责任扛起来,对群众的急难愁盼“时时放心不下”,那么看见“老大难”就不会腾挪闪避绕,而是竭尽全力寻找解决之道。
所谓“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绝不只是句顺口溜,其中包含的责任心是“百宝囊”里最重要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