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5月22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谚语
里的
小满农事与习俗(图)
贾传静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小麦的成熟度。小满时节,小麦开始灌浆,逐渐饱满,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全饱满,所以叫“小满”。二是指降水量。小满时节,南方活跃的暖湿气流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汇,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降水天气,进入雨季,江河湖满,但是还没有达到最大降水量,所以称为“小满”。

  诗人左河水的《小满》诗曰:“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稃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宴过款丝商。”全诗仅仅28个字,就把小满节气的主要特征描写出来了。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提炼出很多谚语,这些都反映了小满节气的农事和传统习俗。

  祭车神

  小满,正是江南一带水稻插秧的时节,如果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农谚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清嘉录》云:“插秧之人又各带土分科。设遇梅雨泛滥,则集桔槔(原始提水工具)以救之。旱则用连车,递引溪河之水,传戽入田,谓之踏水车。”踏水车是双人(也有三人的)脚动的水车;还有单人手动的,俗称牵车;此外尚有牛力驱动的,俗称牛车盘,由被蒙住双眼的水牛转动木车盘再带动龙骨水车板,牵水入田。清末文人蒋士煐曾作《南园戽水谣》:“日脚杲杲晒平地,东家插秧西家莳。养苗蓄水水易干,农夫踏车声如沸。车轴欲折心摇摇,脚跟皲裂皮肤焦。堤水如汗汗如雨,中田依旧成槁土。”描述了农民头顶烈日,脚踏水车浇田的辛劳。

  旧时水车抽水排灌为农村大事,所以在一些农村有个古老的习俗,即祭车神。在神话传说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有的还会在祭品中供上一杯清水,祭拜时将清水泼入田中,有祝愿水源涌旺的意思。在一些地方,小满当日还举行“抢水”仪式。由村中年长者或族长为执事人,约集各家各户,安排抢水事宜和准备工作。这天黎明时分,人们即集合出动,燃起火把,满山遍野灯火辉煌,在水车旁吃麦糕、麦饼、麦团。这时,执事者敲打锣鼓为信号,人们也击打一些器具相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人们踏上小河边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水车一齐踏动,引河水灌溉入田,直到把河水抽光为止。

  祈蚕节

  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男耕女织”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主要形式,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丝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产业,尤其是江浙一带。

  小满时节,正值初夏,蚕茧结成,蚕农忙着缫丝。清代苏州文人顾禄在《清嘉录》中说:“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宋代诗人邵定有一首《缫车》诗词,描述了养蚕缫丝的情景:“缫作缫车急急作,东家煮茧玉满镬,西家捲丝雪满籰。汝家蚕迟犹未箔,小满已过枣花落。夏叶食多银瓮薄,待得女缫渠已着。懒归儿,听禽言,一步落人后,百步输人先。秋风寒,衣衫单。”

  蚕是蚕农的命根子,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收成,蚕农在小满之日举行祈蚕节敬蚕神,祭祀活动非常热闹,很多地方都兴建有祠堂,供奉蚕神,还要专门请戏班子唱戏庆贺。在江南蚕丝之乡,都建有一座古典庙堂式的“先蚕祠”,门楼飞檐斗拱,气势轩昂,正殿里供奉着始祖轩辕、神农和嫘祖三座塑像,嫘祖是黄帝的妻子,传说她教会百姓养蚕缫丝,是丝绸行业的祖师爷。祠内建有气派的戏楼,每年小满前后,由当地的丝业公司出资,请来有名的戏班子和红角名伶,在此唱三天大戏,内容都是喜庆吉利的唱词,不能出现“死”“伤”之类的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每天都有数万人前来观看,热闹非凡,因此这个节日充满了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女看娘

  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麦梢黄,女看娘,嫂子争着要吃糖。”此时麦子开始成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作为出嫁的女儿时刻惦记着娘家的情况,娘家生活过得好孬是令女儿牵肠挂肚的事。女儿回娘家,一是看看新麦子下来之前,娘家的口粮够不够吃;二是看看娘家的麦子长势如何,是丰收还是歉收;三是看看娘家麦收准备得如何,“犁耙扫帚扬场锨”等农具备齐了吗;四是看看爹娘的身体是否壮实,接下来劳累的麦收生活是否能应对;五是问问娘家麦收时人手够不够,还要过来帮忙吗。闺女心细,娘家的任何事都会放在心上。当然,回娘家是不能空着手的,必须带上孝敬父母的礼物,如馍馍、煎饼、咸菜、辣椒豆等家常食品。如果女婿陪同回娘家,礼品带的还要更重些,烟、酒、茶、糖、时令水果等都要随身带一些。女儿一进门,娘会当着女婿的面嗔怪道:“你这个死妮子,不在家好好伺候孝敬公婆,往娘家跑嘛,来就来嘛还带吃的来。”娘嘴上这么说,其实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出嫁了的闺女哪有不想娘的,见到娘后倍感亲切,掉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更多的是对娘的问候,嘘寒问暖,娘儿俩见面有拉不完的呱,说不完的话。女婿要表现得勤快些,趁娘儿俩说知心话的时候,帮着老丈人干些农活,特别是一些重活、难活要抢着干,丈母娘不时地转过头夸上女婿两句。中午,娘家还要炒上几个菜,打上一斤酒,留女儿、女婿吃顿饭。临走时,女儿更是依依不舍,热泪盈眶。娘家还要回赠一些煮鸡蛋、油饼、糖果等,娘拉着女儿的手也是千叮咛万嘱咐,在婆家要孝敬公婆,多干些洗衣做饭的家务,之后由弟弟拿着回赠的礼品送上一程。

  麦收大忙结束后,娘家人还要带上新麦面蒸的馍馍、烙的煎饼去看女儿,拜访亲家母,所谓“礼尚往来”。娘家人是闺女的靠山,娘更是疼爱女儿,看女儿的目的是看看女儿家的穷富,女儿在婆家是否受气,亲家母是否会过日子。亲家还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宴席,招待娘家人,席间家长里短,交流一些庄稼活。当然,娘家如果对亲家的家庭生活非常满意,会大加赞赏,如果不太满意,也会含沙射影地规劝几句,点到为止,让亲家能领悟到意思而又不伤情面。

  食苦菜

  古人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小满时节的苦菜已生长得枝繁叶茂,唐朝诗人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有诗云:“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此时的苦菜一枝独秀,最为鲜美,民间有小满食苦菜之俗。

  小满为何食苦菜?原因有三:其一,食苦菜为搭补粮食不足。前面说过,小满时小麦开始灌浆,逐渐饱满,但是还没有完全成熟、完全饱满,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季节。在过去,陈粮不足,新粮未收,粮食难以为继,百姓只得食苦菜来解决粮荒。而苦菜适应性极强,南北方都能生长,遍布于荒地、山坡、沙滩、路旁、沟边、田野及草丛等地带,民间有“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的歌谣。其二,吃苦防暑。小满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相继进入夏季,高温闷热,人们很容易出现燥热症状,甚至中暑,而苦菜有清热解毒、降火养心之效,民间有“多吃苦,防中暑”之说。其三,只有吃过苦才能不觉得苦。过了小满,小麦就成熟了,人们便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夏收、夏种、夏管,忙得脚不沾地。农村老人常说:小满节气先吃顿苦菜,后面的苦也就都能挨过去了。这就是谚语所云:“小满食苦,一夏不苦”。

  苦菜又是何物呢?苦菜是民间的俗称,医学上叫“败酱草”。其叶片大,叶似蛇形。它茎秆脆,开黄花,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从中医角度说,食用苦菜益处诸多:苦菜营养丰富,富含人体中所需要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以及钾、钙等,常服安心益气、精神饱满、轻身耐老、增强体力;苦菜还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有清热解毒、消炎杀菌之效。常吃苦菜,对感冒发热、慢性气管炎、扁桃体炎、黄疸型肝炎、咽喉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民谚说道:“苦菜花香,常吃身体硬邦邦;苦菜叶苦,常吃好比人参补。”

  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当年用以充饥的苦菜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稀罕物”,甚至成为星级酒店里的上等佳肴。人们到田野里挖来苦菜,用开水烫后,凉拌、做汤、炒食或者拌面蒸成菜馍馍食用,如凉拌苦菜、苦菜猪肝汤、清炒苦菜、蒸苦菜等。诗人刘长卿《小满》云:“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告诫世人吃饱饭的日子来之不易,不要忘了曾经靠苦菜艰难度日的时候,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