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师、艺术巨匠,丰子恺是一个令人无法忽略的名字。作为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亲传弟子,丰子恺以充满童真的漫画和清朗疏淡的散文为人熟知。丰子恺最大的个人魅力,来自于他温和、乐观的性格和悲天悯人的胸怀。看他的漫画,读他的文章,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一种恬淡与美好。
在《回忆祖父丰子恺》中,丰子恺的孙女丰南颖、丰意青倾情回忆祖父的晚年生活,以54篇细腻文章,再现了丰子恺晚年生活的日常点滴。
长乐邨,原名凡尔登花园,坐落在上海陕西南路和新乐路的交界之处,地名是陕西南路39弄。这个弄堂由很多排西班牙式住房组成,是个柳树成荫、闹中取静的都市住宅区。从长乐邨大门走进去,左边第三幢房子的门牌是93号。在93号这幢三层楼,有我们在祖父丰子恺身边成长的珍贵记忆。
听公公说,他们原来在四马路(现在的福州路)的住宅是没有抽水马桶等现代卫生设备的。1953年爸爸调入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任教,得以奉伺父母。爱子回到了身边,并准备成家,公公便作长期打算,置换大些的房子。经友人介绍,1954年公公找到了这处离闹市街道较远的长乐邨。
回想起来,长乐邨93号的结构很适合传统的几代同堂的生活方式。三层楼有大量的空间,提供了生活上极大的方便和灵活性。公公看中此房想必考虑到了这一点,难怪长乐邨成为公公毕生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他最后的住所。
公公对我们非常关心,不论饮食穿着,还是南颖学校里出黑板报、意青学校里的木偶团活动,他都一一过问。公公也欢迎客人来访,对外面的各种新闻都有兴趣,无论是正式新闻还是小道消息,他都爱听。我们看到,公公其实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尽管他有超脱物外的思想,但他所热爱的是一个五彩缤纷、万花筒般的繁华世界。
我们记得的童年趣事中,最有趣的是和公公一起从二楼阳台窗口用绳子吊一只篮子下去,向来回穿梭于长乐邨前后弄堂的小贩们买东西吃。买的有赤豆棒冰、绿豆棒冰、雪糕、冰淇淋、紫雪糕和各种零食。用篮子吊下去买来的冷饮或零食,感觉吃起来更加美味。回想起来,此情此景与公公笔下《买粽子》一画里吊篮买物的情景一模一样。公公为了丰富我们的童年生活,别出心裁地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活动。他见我们玩得好开心,总是满面慈祥地笑着,尽情享受含饴弄孙的乐趣。
我们对长乐邨怀有深厚的感情,经常在梦中回到长乐邨,漫步在39弄那摇曳的杨柳树下,徘徊在陕西南路茂密的法国梧桐树边。我们闭上眼睛就可以“看见”那幢房子,前门外的水泥台阶和一个半圆形的水泥墩──据公公告诉我们,那是他的爱猫的坟墓,公公曾微笑着看我们在那里玩耍嬉戏;日月楼里的墙上贴着写满了诗词的纸片,那都是公公所喜爱的句子,还有多年来公公在墙上画线记载着我们的身高和日期;二楼厕所间奶白色的三角小柜,公公曾多次将他的书本遗忘在那里;三楼楼梯上去有一排绿色的壁橱,里面装满了公公收藏的各种书籍,也有婆婆收藏的不轻易用的物品……
在长乐邨,跟着公公婆婆,我们学会了一口纯正的石门方言。在长乐邨,我们听公公讲述过无数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妙趣横生。长乐路上,我们曾和公公一起去锦江饭店对面的上海艺术剧场(旧时和现在的兰心大剧院)看电影,回家的路上争先恐后地和公公一起议论电影里所看到的新鲜内容。长乐路街道宽广,车辆稀少,我们在那里学会了骑自行车,受到了公公的夸奖。自行车可是当年国内的主要交通工具啊,他说学会骑车是我们开始独立的一个人生里程碑。
我们在长乐邨从婴儿成长为儿童,从儿童成长为少年、青年,与长乐邨93号结下了不解之缘。长期与公公生活在一起,亲聆他的教导,是我们此生无比珍惜的宝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