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3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阅读圆润了我的梦(图)
钟兆云

  从前的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或者秉烛夜读,三更灯火五更鸡,皓首穷经,寤寐思之,在书与书之间穿梭,在字里行间钩沉──那是多情且隽永的事,像是打通古老神秘的时光甬道,把荡漾在里面的遥远故事如春风般节节漫进心思,把细碎的时间连绵成厚实的岁月,把单纯的阅读连缀为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可见恢宏浩大的骨力、波澜壮阔的追梦。古人就是如此可爱,盎然地把执着写进书香和历史,不敷衍不计较,一生天然爱好地与笔墨纸砚打交道。他们兴许知晓,人的身躯无论用什么绫罗绸缎装饰打扮,都不如一系列知识文化布在身上来得风姿绰约。一言以蔽之,“腹有诗书气自华”。纵使最终落得一场空,铁铮铮而不能立功扬名于天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岁月沉沉浮浮,人心也变得起起落落。越往后,人就越多些许复杂,在风云流转的世间走一遭犹如逛大观园,或者本身已把自己修炼为一个大观园,在各种事物上纵横无羁,海阔天空,眉飞色舞地亲密接触着社会,解甲归田般地疏远了书卷。浑不吝的阅读态度、青黄不接的阅读质地,总要使一个浓妆艳抹的人掉色、凋谢、枯萎,最终是“红颜暗老白发新”,粗率、早衰、悲愁、哀叹。各人住在各人的传奇里,在浮躁气息里面临着种种不测风雨。

  书的价值在读,不去读就相当于废品。当下倒是有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人们喜欢摆弄把玩它们,美其名曰珍藏。看着漂亮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卷帙,多少填补了肚里无墨的心理落差,也能自娱自乐、自我满足。有客人来,顺带参观一番,客人“啧”声不断,出门了还带上喇叭,可圈可点地广而告之,让叶公好龙者不费吹灰之力便赚了个名声在外。书又不傻,早已把人类的这等浅薄记在眼里。到最后人愈发地两鬓斑白了,书还葆着朝气蓬勃的“小鲜肉”状,与环境和主人形成巨大反差。万物有灵,书籍亦然,要求人对之有所尊重与理解。越是装点门面,越是物极必反。最后,人寂寞了,书也寂寞了。早从它们进入书架里的那一刻,已注定被埋入了坟墓,横生凄凉。归根结底,还是人类虐待了文化。

  历史一路传承下来的美好风气荒芜成这样,叫人看了无奈且无力,有严重的疏离感,仿佛看着那一寸寸斜阳暮光被月亮给慢慢兜住了,成了灰,成了尘埃,成了追忆,再也回不来了,不免心疼。时代兴许也同情现代人这般可哀的境地,各地遂不约而同地有了读书班、读书周、读书月甚至读书节这类文化“盛宴”,为浮躁的人心与微纤的阅读搭起一座桥梁,让它们产生某种神奇的关联。此宴非彼宴,从无到有,让人多少有些“落花流水春去也”“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重拾了往日的浪漫。虽不是什么至伟奇功,却也隐约见着几分含蓄的豪迈,彰显着文化的余威仍在。

  我所在的福州,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历史名城、文化古都,横看贞静婉约,竖瞧简洁素朴,在历史的潮汐中不温不火,谦卑低调。但这谦卑的尽头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底蕴,绵长的史脉没理由间断,知者有责任去延续曾经的文化,为政者不可怠慢地亦需要积累更多的底蕴丰沛自身,润泽百姓。福州的读书月,定于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至10月28日,肇始于2006年,迩来不觉已十余载。

  形形色色的读书活动不一而论,其选择大抵有“惜取”之意味。对阅读怀抱热情的人,别说一班、一周、一月,就是押上一生犹觉不够。但东西不在多,在于精,不在长,在于实。譬如观赏宋画《寒江独钓图》,取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冷寂的画面仅有一水一舟一翁,足够的留白托着一个“独”,灵动有生机,雅化的同时又添了几分渺远的意境。可见点到为止和知足的重要性。套在读书中,也同理。一年到头能手不释卷自是雅事,却也没几个人做到,从中抽取一段特定时间做加强或升级版,带动社会的阅读氛围并互为影响,美妙在于与其说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分量,而且有针对性、留白够多,要是接二连三,反而画蛇添足,驳杂得令人厌倦,不当回事儿更没那意思了。

  真正的读书人,是不受这类时空限制的。“读”有许多字面意思,有一种说法是从言卖声,诵书也,强调籀书,籀各本作诵。这已属于艺事了,过于高雅。如果一个人能守望到这种程度,那迎面喷薄而出的应有几分超凡脱俗之气。放在当下,委实有点要求过甚,除了一心一意的老学究,世俗百姓哪有闲情逸致去凑这类风雅,早已逃之夭夭,荡漾在时代的春风里了。

  另有一种说法便是普通的阅读,读了即可,不过分要求深浅。这是普罗大众基本可以接受的程度,正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花时间静下心来读书,领悟多少便汲取多少养分,以此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个人涵养、才气、情怀,在自然而然中走向更深邃的境界。这是潇洒的精神享受,更符合现代大众的生活节奏与口味。人们愿意接纳能让自己赏心悦目的阅读,所以在各地大小规模不等的读书活动里,与阅读相关的专场活动轮番登台。但不管是何种形式,只有真的“读”,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所有的读书活动都只集中在一时一地,唯有让影响意犹未尽。全民阅读的热潮是否已经到来姑且不论,只要引领得法,多少使人感受到些文化的滋润与文明的熨帖,是大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现代化的今天,也许应该是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阅读能使—个人光彩溢目,阅读能使一座城更显雍容典雅、活色生香。这也是十多年来,我工作和生活的闽都新添的一条爱上阅读的说法。每届读书月都会评选和奖励“书香人家”和“读书明星”,不论学历年龄、身份地位、名气背景,都可参与,众生平等。这让人们重新发现了“读”的好处。记得黑格尔曾经很可爱地谈到,一个人不能脱离他所处的那个环境,就如同不能脱离自己的皮肤一样。一种现象的出现向来是照应着时代的需求,不可能莫名其妙地冒出。若把这类评选放于古代那种“世上唯有读书高”、追求“黄金屋”和“颜如玉”的环境中,大可不必;但对今日碎片化阅读甚嚣尘上的社会,倒颇有些好处,明星榜样多了,传播效应也就大了。多读书、多学习文化还能得到鼓励、赢得喝彩,何乐而不为?于时代、于民众来说,有益无损。古人有知,兴许会感叹今人的悲哀,但今人不做,就更悲哀。

  未来该怎么阅读,我不甚清楚,却知道,阅读其实不需要理由,任何时候阅读都不迟。阅读带给我思考思辨,圆润了我的梦,点缀和活泼了我的人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