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2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阳,是真正的母亲
──吴开晋先生和他的诗
刘功业

  “长满羽毛的暖风/听到了太阳捎来的信息。”这是吴开晋1987年春,写在《长满羽毛的暖风》中充满生活气息的温暖诗句。太阳、光明,自古至今,都神秘而超能,具有驱除黑暗、激发生机的无限神力,永远是理想主义的浪漫诗人们愿意为之奉献激情的主题。

  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吴开晋(1934.11—2019.12)先生,是我1978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读书时,主讲现当代诗歌课程的老师。

  1977年那个冬天,带来久盼的温暖。恢复高考,使我们这些散落在命运沙漠的青年焕发了生机。知识就是力量,用知识改变命运,成为划时代的呼喊和青年一代成长的动力。这也成为吴开晋先生离开他学习、工作20年的吉林大学,来到山东大学任教的契机。“我把带着苦味的柳枝含在嘴里/数着一行大雁向北归”。(《柳笛》)“太阳即将起身/它拨开云雾的纱幔/洒出万点欣喜”。(《黄山印象》)

  我的母校山东大学,有着深厚的诗歌传统。闻一多、王统照、臧克家、高兰等著名诗人,都在现当代文学史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也是我们一代代莘莘学子仰慕和追随的榜样。这样的文学长河中,吴开晋的现当代诗歌课,给我们这些饥渴已久的学生提供了新鲜的营养。慢慢熟悉后,我才知道,他早就是一位享有声名的诗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写出过获得世界诗人大会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感人诗篇《土地的记忆》。

  大学四年,因为对诗歌的偏爱,我和吴开晋老师勤有走动,获益良多。吴老师一边给我们上课,一边创作。他的诗,语言质朴,想象力丰富,以饱满的热情亲近自然,赞美阳光和理想,充满思想的力量。他注重审美,善于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歌咏自然,倾诉心声,带着感情的温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他强调,诗歌要写自然,更要写心灵。这也让他和青年学子们能够跨越代际,心灵相通,以诗为媒,彼此亲近。

  教学和创作之余,他和高兰先生还担任山东大学学生社团“云帆诗社”的指导老师和顾问,帮助审阅稿件,一起探讨诗歌创作,与喜欢写作的同学们相交甚笃。在功课之余,我们刻蜡版、印诗刊、谈创作,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那些岁月,师生更像文友、挚友。

  难忘1980年的那个秋天,更像冬天。我们云帆诗社在文史楼前布置的板报栏,被寒风撕碎,成为许多同学惨痛的记忆,甚至影响到毕业分配。吴开晋老师也因此受到牵连,但他一如既往地支持、爱护我们,传递着文学的温暖和力量。记得在一次和吴老师长谈之后,我写了一首题为《两代人》的小诗,毕业前发表在校刊上。全诗不过三节六句:“我说:从你的白发中/看到了生活和事业的艰辛//你说:从你的论文中/看到了当年的敏锐和青春//我说:但愿根根白发都能结出果实/你说:但愿岁月不能把锐气消泯。”我写的毕业论文《诗歌意境中的情与理》,也发表在山东大学的《稚虬》杂志。

  大学毕业后,我和吴老师一直保持着联系,多次参加吴老师在母校、北京、天津等地组织的活动。如1985年应邀回母校参加臧克家诞辰80周年纪念研讨会、参加山东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参加山东大学《明湖诗词》活动、参加百年校庆诗友聚会,等等。吴老师和山大的老友侯龙飞、山师大的袁忠岳、吕家乡、宋遂良等教授,也都交谊深厚,我也因此与他们多次相聚,当面受教。我还多次参加吴老师主编的《现当代诗歌名篇赏析》《中国戏剧名著赏析》等几套丛书的编写和撰稿。历届校友同学中喜欢写诗的同学,也常以吴老师为中心,一有机会便得缘欢聚。吴老师平易、谦和、热情,奖掖后学,桃李天下。

  1994年,吴开晋老师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月牙泉》。这年,他60岁。诗集收入他的146首诗。写于1984年的作为诗集题名诗的《月牙泉》,似乎能代表他这个时期的思考:“尽管风沙吞噬过无数春色/你明亮的眼睛却把春天带给沙漠/因为你怀里紧抱着地下的泉涌/你永远像一弯新月在高原闪烁。”他写《壶口瀑布》,“在我心中/装进你奔腾的万马”。浪漫的情怀,神奇的想象,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更注重诗的质感和美感。

  2011年春天,吴老师抱病为我的诗集《错位》,写了题为《诗路的跋涉和诗意的升华》几千字的序言,对我的创作进行评点,多有鼓励,也有一针见血的批评。《错位》“其最突出之处,是作者在强烈的生命意识观照下,去创造诗艺诗美,从而在诗歌艺术上有了更高的升华”,“作者的诗歌语言,似乎在追求一种真纯和朴实,善于把深刻隽永的诗意,建造在妇孺百姓都能通晓的语言形式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深入浅出的功力。这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和定位,应该说同样是积极的,正确的,是有意味的”。

  吴老师陆续出版过很多专著,如《现代诗歌名篇赏析》《新时期诗潮论》《现代诗歌艺术欣赏》《吴开晋诗文选》等,都很有影响。即使退休之后,吴老师仍然和各地的同学、诗友保持联系。吴老师后来在济南和北京两地居住,我也常去吴老师家里拜望,每次交谈都有获益。吴老师在同学们心中,是恩师,是学者,是诗人,更像亲密无间的挚友、无话不谈的亲人。

  晚年的吴开晋老师,创作不辍。他写在2011年初冬的那一组《京华短吟》(八首),语言更加纯粹、灵动,如时光湖边一位终生沉湎于诗神化境的老人的睿智灵光。其中短短四行的《怀柔响水湖》一诗,“一万只金瓶在敲/声声涂染了过路的云/也敲响了银盘/降下阵阵光雨”。这是自然之诗,更是心灵之诗。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心灵对光的追寻和偏爱。太阳,养育了大地万物,也养育了诗人的灼灼之心。

  这种对大地和阳光的眷恋与赞美,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与升华,总是那么的美好,意象丰富,感情饱满。正是这种种诗意的美,构成了我们涓涓不息、生机蓬勃的文学传统,也让我们的诗歌充满着希望,传递着理想。驾鹤远行的吴开晋先生,身后依然是蓬勃的阳光:“也许,它还要变成种子/再生长出一枚枚温热的歌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