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3年01月20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从文与董秋斯(图)
刘宜庆

  1924年初,沈从文的大姐夫田真逸(南开中学毕业,在南开中学与董秋斯相识)把他介绍给董秋斯。

  董秋斯(1899—1969),祖籍天津市静海县,原名绍明,字景天,笔名“秋斯”“求思”“求是”“求实”等。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董秋斯参加了五四运动。1921—1926年,他在燕京大学读书,先于文理科半工半读,后就读于哲学系。这一时期,他对革命文学产生兴趣,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走上翻译道路。董秋斯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在外国文学翻译界有深远影响,从事翻译工作近50年,翻译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包括《大卫·科波菲尔》《战争与和平》《士敏土》《杰克·伦敦传》《红马驹》等,很多译本已经成为经典并长期再版,并被很多外语类专业院校作为必读书目。

  求学燕京大学时,董秋斯和蔡咏裳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恋人,两人毕业后结婚。后来,两人离婚。董秋斯再娶凌山。凌山也从事英语翻译,译作有里柯克的《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狄斯尼的《米老鼠开报馆》、匈牙利莫里兹的《七个铜板》(与何家槐合译)等。

  1924年,沈从文赴燕京大学找董秋斯,无意中推开了一道门,经由后者介绍,他认识了一大批燕京学子。

  在《忆翔鹤》《我所见到的司徒乔先生》这两篇文章中,沈从文有详细的回忆,描写第一次见到董秋斯的情形。董秋斯时任燕京大学学生会主席,按照惯例,学生会主席兼校长秘书,拥有校长室的钥匙。沈从文说:“初到他学校拜访时,就睡在他独住小楼地板上,天上地下谈了一整夜。第二天他已有点招架不住,我还若无其事。到晚上又继续谈下去,一直三夜,把他几乎拖垮,但他对我却已感到极大兴趣,十分满意。”两人谈话内容,想来是新文学创作、文学翻译、人生理想等。

  董秋斯对沈从文非常欣赏,感觉到这位倔强的小兄弟对世界的观察和认知,既有文学的趣味,也有个人的见解,认定他将来一定能成为大作家,鼓励他坚持自己的梦想。董秋斯热情地把《燕大周刊》的编辑和活跃的作者介绍给沈从文认识。就这样,沈从文走进了燕京董秋斯的朋友圈,他在回忆文章中说:“常见的还有张采真、焦菊隐、顾千里、刘谦初、韦丛芜、刘廷蔚等等。”还有于成泽(于毅夫)、樊海珊、司徒乔。这几乎囊括了燕京大学活跃的文艺分子,这一批人,后来有的成了翻译家(张采真、韦丛芜),戏剧家(焦菊隐),诗人(刘廷蔚),画家(司徒乔)。其中沈从文与董秋斯、张采真交情最深厚,因为他们趣味相投,都特别喜欢文学和翻译。燕大的这些学子,也是当时北京文艺界的新生力量。

  沈从文和喜欢文艺的燕京学子们在一起,燕京的朋友们也见证了沈从文如何一步一步成长为作家的。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沈从文的作品就登上了《晨报副刊》《小说月报》《现代评论》等当时主要的文学刊物。

  1926年9月,“文坛老大哥”杨振声和“燕京天才”张采真鼓励沈从文报考燕京大学,参加燕大特别安排的二年制国文班入学考试,这次考试只采取口试,分为历史、哲学和文学三门。结果“一问三不知,得个零分,连两元报名费也退还”,沈从文的知识体系,还不至于考零分,主要是他不适应学院派问答方式,面对提问,再加上紧张,面红耳赤,嗫嚅不能言。就连熟悉的李商隐的诗等问题,也张口结舌答不出。要知道,在湘西军队里转战流离之中,他的包袱里带着一摞书,其中就有《李义山诗集》。

  沈从文没有考上燕京大学,却结识了一大批燕京的青年才俊,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了人世间难得的诚挚的友谊。他和董秋斯、司徒乔的友情,保持终生。

  沈从文回忆,他是在董秋斯的宿舍认识的司徒乔。“他穿件蓝咔叽布旧风衣,随随便便的,衣襟上留着些油画色彩染上的斑斑点点,样子和塞拉西皇帝有些相通处。这种素朴与当时燕京的环境可不大协调,因为洋大学生是多半穿着洋服的。”穿着随意的司徒乔,有一种落魄文人的气质,吸引着沈从文。“第一次见面,司徒乔给我的印象就极好。我喜欢他为人素朴,我还喜欢他墙上桌上的那些画。”

  大革命爆发后,燕京朋友圈中的好多人去了广州、武汉,其中就有刘谦初、董秋斯、张采真、司徒乔。后来,沈从文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与董秋斯、蔡咏裳、张采真在上海滩重逢,经历了腥风血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真有恍若隔世之感。

  回想这次重逢,也让沈从文想起当年在北京通过表弟黄村生而结识的国立北京农大的八个学生,都是湖南同乡,这八位朋友毕业时正值北伐成功,其中六个人当上县农会主席,过了一阵兴奋热闹的日子,“马日事变”倏然而来,都成了刀下亡魂。

  自1928年起,董秋斯蔡咏裳夫妇历时近两年,在上海翻译完成了苏联作家革拉特珂夫创作的长篇小说《士敏土》,书的扉页上特意印上了题词:“献这译本给我们最敬爱的朋友‘C.C’。” 这“C.C”两个字母,就是谦初两个字的英文缩写。此时,刘谦初已经被国民党关押在济南的监狱中。1929年11月,这部译著由上海启智书局出版。董秋斯在第一时间将书寄给了在监狱中的好友刘谦初。同时,鲁迅先生也收到赠书。1930年2月12日鲁迅日记记录:“下午得董绍〔明〕信并赠所译《士敏土》一本。”

  1930年11月14日,张采真在武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2月27日被枪杀于监狱旁。1931年4月5日,刘谦初在济南英勇就义。沈从文在上海董秋斯家中获悉张采真和刘谦初牺牲,对两位朋友的命运唏嘘不已。

  沈从文在上海时,还由董秋斯蔡咏裳夫妇介绍,认识了史沫莱特。晚年他回忆道:“和史沫莱特相识,也是在董夫妇的介绍,董的爱人蔡咏裳时作史沫莱特的翻译。”

  历尽沧桑友情在。晚年沈从文回忆董秋斯以及燕京大学旧友的文字,读来令人感动:“解放后,唯一还过从的,只剩下董景天一人。我们友谊始终极好,我在工作中的点滴成就,都使他特别高兴。他译的托尔斯泰名著,每一种译出时,必把错字一一改正后,给我一册作为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董秋斯曾任《世界文学》副主编,1969年逝世。

  沈从文与董秋斯,一位作家和一位翻译家,他们的友情册页镌刻上风云激荡的历史印记,也带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在发黄的文献中,寻找两人的交游和踪迹,让人真切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文学经典的魅力。两位大家都已经仙逝,但他们的友情在时间的长河里永不褪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