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好运,年年有余(鱼),鱼跃龙门……在除夕之夜央视春晚的舞台上,11位舞者化身水中游弋的锦鲤,以鱼的曼妙身姿诠释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寓意。原创舞蹈《锦鲤》在社交平台刷屏——“惊艳!”“被美到了!”
这支专门为春晚创作的舞蹈由屡获“桃李杯”及“荷花奖”的青年舞蹈家华宵一和北京舞蹈学院的10名大一新生共同演绎。作为领舞,华宵一用灵动、美妙的舞姿,赋予了锦鲤精灵般的气质,少女般的美好。在接受新报记者采访时,她分享了这个节目背后的故事,并表示:“完成《锦鲤》的过程,也是自己幻化成一只锦鲤的过程。”
将生命体验跳进角色
原创舞蹈《锦鲤》的美轮美奂持续在社交平台发酵,这是春晚舞蹈总监刘惠子几年前就想创作的作品,“鱼的灵动很适合用舞蹈表达”。今年,他们选择用立面空间来呈现鱼群,“我们把整个水面立起来,观众就能像在海底世界一样,看这些‘鱼’游动”。
青年舞蹈家华宵一曾经凭借古典舞《罗敷行》《点绛唇》蝉联了两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一等奖,这两支独舞也成为后来古典舞艺考生的“教科书级范本”。她还凭借《红旗》《等》《觉》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奖项。此次作为《锦鲤》的领舞,是她第一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
华宵一告诉记者,她去年11月接到学院和春晚剧组的通知,“我当时很开心,很激动。因为我从来没有上过春晚,所以我特别期待能有一个合适的时机,遇到一个好的作品,在除夕之夜给全国观众带去祝福。说实话,以前都觉得春晚距离我很遥远,但今年,我来啦!”她毫不掩饰对于这次机会的珍惜,“真的很荣幸啊,而且我又很喜欢这支舞蹈,所以这次的舞台更加珍贵!”因此对于长达3个月浸满汗水的准备,她毫无保留。
虽然被誉为国内古典舞领域的“天花板”,但华宵一说,自己更追求艺术的多元性:“作为一名舞者,身体上应该有更多的包容性,而这首先要有思想的包容性,身体和思想都应该像海绵一样去吸收不同的东西,再去洗礼、梳理,做出自己的艺术表达。具体到我自己,我希望在作品中表达一种形而上的女性思想、女性美。”
因此借助这次表演,华宵一希望将自己多年来对于生命的体验,对于过往和未来的情感跳进作品中,“古典舞不仅仅能够表达人物,也能表达抽象的、富有哲思性的东西。这次我们不只是演绎某一个角色,也是演绎我们成长本身。人的一生很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如何用精彩的每一刻去换得一生。”
华丽转身 “腊肉”变锦鲤
如何让一群舞蹈演员在立面空间表现鱼群自由游弋的感觉?主创团队第一个想到的是威亚。但他们很快发现,威亚的钢丝没有弹力,演员只能直上直下运动,无法呈现鱼群轻盈婀娜的姿态,因此又研发了弹簧绳与威亚结合的新型威亚。舞蹈演员既能通过弹簧绳,表现鱼群的荡漾感,又能借助威亚,瞬间被拎到半空。但对于舞者来说,无论从命题还是表演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
“常见的威亚是两根挂在胯部的两边,但我们这个有一根在后腰,所以整个人在空中是没办法控制方向的,它能表现在水中浮游的感觉,所以要达到一个点位很困难,甚至还会有概率的问题。每个人身高、体重、力量不一样,弹簧绳的拉力也不一样,但我们要做到11个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华宵一说。
姑娘们每天吊在十几米的半空练习8到12个小时,每天结束排练都觉得像散了架子,但第二天还是周而复始。“如果水喝多了老上厕所,就会影响大家的排练,所以我们就商量集体上厕所,集体喝水。威亚一旦吊上去,基本上就是3个小时不下来。”华宵一说,为了模拟锦鲤,演员们还会观察鱼的姿态:“鱼有一种精灵感,有时游着游着瞬间就拐弯,游走了。我们在表演中也会像鱼一样,两个人突然间就碰头分开,表现一种宛若游龙的感觉。”尽管有新型的威亚技术和绝美的高科技舞台,但舞蹈的核心永远是人。华宵一说:“舞蹈不能被舞台科技‘吃掉’,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舞者为观众起舞,表达自己的真情是最重要的。”
“大家现在看到的动作可能有50个、100个,其实我们试练的动作有几百个甚至是上千个,然后在里面选出来最好的。”在气温很低的“威亚基地”排练,在美美的锦鲤裙里勒紧了威亚裤,装上追踪器,姑娘们还受过伤,流过泪……华宵一笑说:“这几个月感觉自己是吊在半空的一块腊肉,但我们后来真的变成了锦鲤!”
《锦鲤》最后有一个鱼跃龙门的动作,仿佛是11个人最华丽的转身。华宵一说:“10个人手拉脚,脚拉手。我在中间转圈,然后是猛的一跃,紧扣了鱼跃龙门的状态。这种意象能给观众很多的想象空间。”
再走远一点! 舞蹈总能给我力量
锦鲤的裙子长达3米,肯定会影响舞者的动作。大家不时会被绊倒或者踩到裙子,但这身仙气十足的裙子正是可以表现锦鲤鱼尾和鱼鳍的飘逸感觉,华宵一说:“两个字:克服;一个字:练。练到你能够驾驭它,练到你不被它影响为止。”
排练过程中,华宵一发生过一次意外。“跟威亚配合时有两秒的时间差,以至于那块弹力绳的空间给得不够,我左肩就杵到了地上。我拍了CT,还好骨头没事,然后做针灸、按摩、拉伸,直到现在骨头还会嘎噔嘎噔响,但是没有影响我除夕的正式表演。”
下了春晚的舞台,华宵一和姑娘们一起拥抱着哭了,“当时的感觉是难过,那是不舍的难过,感觉一切像昨天才发生,‘刷’一下就过去了,大家都很珍惜彼此这一段时间。”她说,这11个人的舞台,背后可能是110个人的努力,“不是一两个人优秀就可以,很多老师和工作人员付出得也非常非常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蹈的苦曾让华宵一默默流泪,“有时总觉得这份职业太辛苦、太孤独。有时总觉得,哎呀……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但每次当她站上舞台,跳出中华文化的大美,用作品惊艳众人的时候,自己又觉得一切都值得,“总有人看到了你的努力和你的成绩,他们甚至会为你的作品流泪,每当这时我又有动力了,就又能往前走几步!”新报记者 王轶斐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