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节的英文翻译常见的有三种:“The Lantern Festival”“The Spring Lantern Festival”以及“Festival of Lanterns”。不管哪一种,都有一个“Lantern ”灯,来诠释最直观的元宵节印象。
天津历史文化民俗研究学者高伟先生介绍,早在唐代开元年间,举办花灯夜市就成为欢度元宵的主要活动。古时,夜晚有宵禁。唐代韦述《西都杂记》记载:“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即在元宵节前后,放禁三天,民间欢腾赏灯庆佳节,“过去天津,从正月十四到十六历时三天,城厢内外,民宅铺户,商号门前要张灯结彩的。”
充满拆盲盒的惊喜 盒子灯回来了
今年首次亮相的葛沽花灯民俗文化大集,从正月初三持续至正月十六。就在花灯的海洋中,盒子灯一下子成为焦点,包括不少当地游客表示,这是第一次见到。
据说,这是葛沽特有的宝辇花会在娘娘庙接完驾,进行花会表演之后的大轴。有学者考证,葛沽盒子灯开始于道光三年(1823)。多年前,葛沽长乐老高跷会的传承人胡亚培就曾在仓库里,发现一盏破旧的盒子灯,当时,他就期待着这项极具葛沽特色的传统艺术能够再次大放光彩。
在现场,起重机的吊臂高高吊起,点燃线捻儿,在大家的一声声惊呼中,垂下一组又一组的花灯来,有金龟驮碑、同乐彩灯、骏马奔腾、祥瑞福塔等,点燃的烟花将每一组灯照映得璀璨光亮。
最精巧的地方就是,前一组灯的烟花燃尽后,第二组才从盒子里垂掉下来,充满了拆盲盒的惊喜。
高伟先生说,过去天津的谦祥益和瑞蚨祥等大商户,也会在正月十五点燃盒子灯。门前用杉篙搭起了高高的门架,盒子灯内多者有十几层之多。每层花灯都以机关巧妙折叠,装于盒子里,故盒子灯又称“叠套灯”。花灯内容更是涵盖所有,有景、有人、有戏。天津文史、民俗学者张显明张老曾讲述,这盒子灯还有一种《百子图》,天津俗名就管它叫“小孩尿尿”:就是最后花灯上的小孩们都往外滋烟花,热闹又吉庆。
高伟先生介绍,据说是从宫廷流入民间的,也叫宫廷盒子灯。“每年燃放盒子灯都是十五逛灯最精彩的时刻,每一次燃放都会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期待,都会在人群中引爆阵阵的喝彩声。”
今年天津,除了葛沽以外,杨柳青、水上公园、鼓楼、静海等地都开设了各种主题灯会,主要景区景点也都张灯结彩,元宵节晚间不夜天,将充满着喜庆、热闹、团圆的气氛。
逛花灯猜灯谜 那一夜无穷快乐
天津的灯,曾经是从除夕夜就开始点燃。著名红学家、天津咸水沽出生的周汝昌先生就曾回忆,“寒夜的除夕,各式各样的灯火点燃起来了,高悬的,成排的,照门映路的……处处亮了,孩子们像新开辟了无数的新天地,在‘探幽寻胜’。”几年前,周先生的女儿周伦玲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花灯迷”父亲时说,“有一年,他得知当时天津有万盏花灯闹元宵的盛况,非常高兴。他说,民俗是民间老百姓自己发明、自己选择、自己创造的美好境界,这些都不可以借口‘现代化’而乱来的。”他当时说,花市灯如昼,如果真的都换成1000度灯泡照亮黑夜,“那只是繁华都市的夜景,就不是过年逛灯节的意思了。”尤其有一阵,流行的宫灯都一个造型,“肥矮的倭瓜似的,还加个穗子”,在老先生看来,“花灯”就得造型各不同,不然就“守着一个灯好了,何必逛呢”。周伦玲回忆,父亲常说:“每逢佳节倍思灯。”
周汝昌先生和四哥周祜昌,还曾在劝业场买过一对六面绘制《红楼梦》故事的宫灯,大年夜在客厅里挂着,后来到正月十五,就挂到自家“同立木号”临街铺面的檐上。当时天津南郊有花会巡游,路过各家商号都会表演,在“同立木号”前表演就一直是在兄弟俩买回的这对宫灯下。
高伟先生以《东京梦华录》所载为例,过去元宵佳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这样才突出一个“闹”字。在明代时,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续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彩灯,彩灯上描绘各种人物花卉,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
“清代以后,天津的元宵节期间,像估衣街、宫南宫北大街等商业集中的地方,整条街都被各色彩灯、花串装饰一新。各家商户门前更是争奇斗艳,豪华的宫灯和走马灯令行人目不暇接。”吃元宵逛花灯猜灯谜,还有舞龙舞狮高跷耍幡的各种花会可观。高伟先生说,花灯下挂着的谜语题笺,给夜晚逛灯人们带来无穷的欢乐。
名角大戏正应节 妇女出门遛百病
天津的戏园子大年初一就开箱了,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唐文权介绍,元宵节的应节戏要数《上元夫人》和《元宵谜》了,前者是梅兰芳的拿手好戏,后者是评剧的喜彩莲和京剧的荀慧生所擅长,在天津相当火爆。
天津有一句歇后语叫“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这是津旧风俗,说是过年,尤其是正月十五讲究送灯。届时,当舅舅的就是手头再紧,也必须得送自己年幼的外甥一盏灯,高伟老师说,大多送“鸭子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希望外甥长命百岁。
唐文权在整理京津两地相关风俗时,发现在诗词中记录不少元宵节的风情。他介绍,冯文洵《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就有“年年灯闹上元春,曼衍鱼龙百戏陈。昨向估衣街上过,一轮皓月照行人。”记录月圆之下,每年天津闹元宵,尤其是估衣街上,不但灯火璀璨,而且各种花会争相表演,是相当热闹;“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则是说天津妇女在元宵节能出门溜达。
同时,在萧智汉《月日纪古》中有诗云:“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李孚青《都门竹枝词》也写道:“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北京乃至北方地区,元宵节出门遛一遛、摸门钉是一种很普遍的风俗。张显明张老补充说,过去还有天津老城的时候,元宵节时城门不关,妇女出门逛街,还能上城楼遛百病,下城楼的时候,已婚的小媳妇们还要摸摸城门的铜钉子,讨个“添丁”的好彩头。后来天津老城被拆,摸门钉无法实现,保留下来的遛百病也延续到正月十六。新报记者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