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春节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2月09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例
满堂红吉祥话 天津年最讲喜庆
单炜炜 摄影 邵山

  提及天津年俗,其实要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算起。那些妈妈例儿中,每一天都安排下了“规定事项”,忙年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辞旧迎新,这又在除夕这一天达到了最高潮。守岁之后跨入新年,说的话、做的事都要和吉祥喜庆有关联。记忆里的春节风情,无一不是期盼幸福、向往美好。

  年从“三十儿”开始 红透里里外外

  “(津门妇女)在大年初一,‘千门万户曈曈日’,一开门就一色大红色衣装,从头上绒花(必不可少),直到脚下鞋袜,绝无一丝杂色!那才真正表现出‘喜气满乾坤’‘万象更新’的巨大景色与吉庆心情——”

  这是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回忆腊尾年初的天津城市景色,他感叹:“红,是天津色,其美无伦!”

  其实,这满目的红艳艳,从备年货时就开始了。用天津历史文化研究学者高伟先生的话来说,天津春节“八大红”是各家篮子里必不可少的物品。从门心对春联、“福”字斗方、春条、窗花、吊钱儿,到妇女们的头花、悬挂起的灯笼和祭祖的“供前红”,里里外外透着红红火火。

  尤其是除夕戴花的讲究。天津自古就有女子过年头戴绒花的习惯,上年岁的老太太必须要戴聚宝盆绒花。青年妇女要戴吉祥如意、富贵牡丹等吉祥花卉,小姑娘要满头戴花,红的石榴花、粉的海棠花,方显出过年的喜庆气氛。高伟先生介绍,过年时供奉祖先的“接年饭”和“蜜供”上,要插上金碧辉煌的“八仙人”刻纸,还要插满纸制的大红石榴花。

  不仅仅是满堂红,还有“红双喜”。过去,天津有除夕嫁娶的风俗,大年三十晚上,结婚又过年,双喜临门。

  在天津卫,除夕就是年,口头语中,这一天就是“大年三十儿”。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是在天津南市长大的,她记忆中的除夕,规矩满满都是吉祥话:包饺子面少了要说“面再多些好”;那时是挑水吃用,三十晚上挑水的说:“送财水越多越好……吉祥”;晚上不睡觉,一夜玩牌,吃杂饼、糖果、花生等,吃得满地皮子,不许扫地,说:“扫出吉祥,扫掉金银,要熬夜守财。”

  “天津本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各地的移民带来了各地习俗,集中体现在年俗文化上。”高伟先生介绍,上世纪三十年代,冯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词》中写道:“纵横满院撒麻秸,迎喜凌晨下玉阶……辞岁迎年一夜熬,烧香早起登鼓楼。”记录了除夕夜里满院遍撒芝麻秸“踏岁”,全家熬夜早起登鼓楼的风俗。“称体衣裁一色红,满头花插颤绫绒。手提新买金鱼钵,知是来从天后宫。”天津女子过年穿红,据说就是和民间妈祖信仰有关。

  每天都有妈妈例儿 都为求好彩头

  天津的年俗中,初一到初五是一个阶段,初六之后开市启业基本恢复“日常”,但气氛依旧热闹喜庆,而且在时代变迁、城市发展中随之变化。

  在天津,对于拜年就有着不一样的记录。新凤霞的童年记忆是“正月初一拜新年,腰里装满长岁钱”,而在1937年2月17日天津《语美画刊》上,署名“采文”的一篇“太平歌词”《过旧年》则说初二拜年。侯福志先生介绍,除夕守岁之后,人们大多进入疲劳状态,所以,在新年第一天,除孩子们外,人们多在白天补觉。然后吃炖肉粉条,享受过年的滋味。初二开始拜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走在大街上,见人就要拜年,“磕头礼拜,打躬连连;多说吉祥话,礼多人不嫌,恭贺新禧大发财源。”

  大年初二,在天津是“姑爷节”。这个节日源自过去大年初二女儿回娘家的习俗,据说老年间,天津是到初四才许出嫁的闺女回娘家。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夫妻双双回娘家成为新风尚。老泰山一家设宴款待,凸显了对女儿一家的尊重以及希望女儿一家能和美幸福。在过去,不少人家用水都是买来的, 到了初二黎明时,卖水者必持柴一束入门,大呼进柴进水以取吉利的意思。高伟先生说,天津老年俗中,初一至初五不许生米为炊,忌打破碗碟。到了初五,即为“破五”,过年的禁忌就不必再遵守,讲究迎财神、剁小人。天津人在一早开门放炮,为的是迎接“五路财神”。

  到了初六,天津人就会打扫卫生,商家都开张纳客,也得扫净尘土,当时人们就把尘土看作“穷神”,用这种方式把它送走。“送穷”这一习俗可追溯到唐代,有的地方是在初五进行。很多天津店铺会选择初五、初六启市,后来又提前到初三,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租界区内的大商场大年初一就“开张大吉”。

  初七是为“人日”,初八是为“谷日”,这都表现了对于万物的遵从。到了初九,天津人会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民间花会,以庆“玉皇诞”。天后宫附近的玉皇阁,也就成为欢乐的海洋。去年,消失多年的民俗展演活动就曾引起市民蜂拥而观。

  此后,最热闹的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直到“二月二 龙抬头”,基本才算过完年。其间,正月十六遛百病、二十五“填仓”,这些天津年俗妈妈例儿的“规定动作”,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承,所谓的规定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更加深层次希望万象更新的顺遂、美好。

  三十“封”初一“开” 祈愿吉祥喜庆赚钱

  年前封箱、封台,年后开箱、开台。作为戏曲大码头、曲艺窝子,在过去,天津的剧场园子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流程。

  封箱多是指戏曲的演员们结束了演出,封台则是指剧场、园子在年前暂时歇业。过去,封箱多是戏曲行,因为戏曲行头、道具分舵,歇业时当然要入箱保存。曲艺行里,演员没那么多道具,顶多是乐器、桌围子等,放入一个“圆笼”里足矣,“曲艺说‘封箱’,还是借鉴了戏曲的叫法。”天津文艺广播编辑小四对于过去戏曲、曲艺行当有过研究,他介绍,曲艺多是园子约角儿或者租借剧场,所以年前搞的是园子、剧场封台的仪式。

  至于“封”的时间,各个剧团或园子并不固定,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陆续有封箱封台的,一直到年三十。

  “很多大演员,比如伶界大王梅兰芳、鼓界大王刘宝全等,基本一进腊月就不再演出,这是把年前赚钱的机会让给同行们,因为年前十几天的进项,有时能够几个月的挑费。”小四说,如果剧场里在封台、封箱前连续演出三五天的戏,有一天,肯定是演员和剧场都不要收入,而是把这个钱全部给剧场的服务员们。

  说是年后开台、开箱,其实大年初一就开始演出。“开”的仪式也繁简各不相同,有些仪程和封台类似,无非都是祈愿新一年平平顺顺,最后都由剧院经理向演员派发红包。

  曲艺演员多少有些向观众拜年的意思。小四介绍,这一天的演出仅从下午1时到4时左右。女演员们的旗袍都是大红色,演员们表演的都是寓意吉祥的小段,比如京韵大鼓唱《百山图》、梅花大鼓唱《指日高升》、相声段子就是《八大吉祥》《六口人》(取意六六大顺)等。戏曲行从初一开箱开始三天内,最是隆重热闹,全部都是吉祥戏。比如《定军山》《龙凤呈祥》《黄金台》等。开场必演的肯定是《天官赐福》《笏满床》等,“梅兰芳的《醉酒》、谭鑫培的《定军山》都是‘定制’,‘满堂红’的《玉堂春》也大受欢迎。”小四说,到了正月十五,梅派、荀派的《上元夫人》《元宵谜》也相当热闹。

  新报记者 单炜炜 摄影 邵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