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速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每日新说 天津市新闻名专栏~~~
~~~多彩盐田
~~~
~~~
~~~
~~~
~~~
~~~有望观测到淡蓝色星球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2年09月16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日新说 天津市新闻名专栏
抱团养老看上去很美 现实残酷需要改进
本报评论员 宋学敏

  “我们抱团养老停止了。”82岁的朱荣林是杭州“抱团养老”的发起人,从2017年起,他和老伴王桂芬邀请其他老人到自己家的农家小别墅里结伴养老,开启了风风火火的抱团养老实验。2020年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抱团养老也按下暂停键。到了2020年5月,抱团养老短暂重启,但很快,随着老人们的相继离开,再度停摆。两年多过去,没有新的老人来,团组不起来了。

  抱团养老,又称互助养老,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在欧美地区广泛流行,但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因而当年的杭州“抱团养老”很轰动,媒体竞相报道,一些老人也慕名而来。抱团养老的好处被推崇——不想和不熟悉的人一起住在养老院。老了,找一处喜欢的地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平日里在一起喝茶、下棋,偶尔出去旅行,日常也能互相照应,既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又消除了失落感和孤独感。抱团养老,不只是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年轻人也很好奇。家有亲人需要养老,每个人早晚会老。艺人杨超越在被问到是想养个孩子养老还是抱团养老时就称:“抱团养老蛮好的,就是每一个人交一个比自己年龄再低一点的朋友,可以形成一个循环,一个套一个!”所谓“套娃式养老”是抱团养老的变种。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些年,杭州这一团体一起抱团养老的,总共加起来近30个人。巅峰时期,是13个人一起住。而由当初的热闹到如今的冷清,主要原因并不是疫情,是对抱团养老的担忧变成了现实——虽然大家平日里关系很要好,但从来没有真正生活在一起,这种紧密的抱团养老,时间一长便会因生活方式不一样引发矛盾。不出意料,心明眼亮的网友又看透了。“大学寝室还没有住够吗?老年人跳广场舞都能跳出矛盾,何况是住一起。”“有钱有闲有健康,能舒适地与人闲话当年,但病了失能了,又有几个老人有气力和意愿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朋友呢?”的确,老人抱团过日子,在一起玩,搭伙吃饭,只是一种生活,谈不上是真正的养老。能够自理的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完全是两种概念。年老和疾病需要专业护理人员,而没有护理,自然也就散了。

  不过,杭州“抱团养老”的实践者坚持认为,抱团养老模式是可行的,只是细节上需要优化。抱团的形式应该更灵活,不必局限在一个房子里,可能有一些“临时成团”的出游等活动。“比如,像同事朋友这种熟人间的抱团养老是最理想的模式。如果是陌生人抱团,最好也提前互相有一些基础的了解。这样可以减少矛盾,有助于长久维持。”而专家的观点更犀利,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学者殷骏指出,目前抱团养老的症结可能在于缺乏约束,高兴就在一起过,不高兴就散伙,随意性很大。“抱团养老的前提是一起生活,但天天住在一起,任何生活细节都有可能会引发矛盾,从而导致散伙。抱团养老不是联谊活动,不能仅靠旧情维系,而是需要明确的契约,来厘清界限、分清职责。”

  抱团养老需要探索和改进,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心情愉悦,养有所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