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古诗词里
“闹”元宵(图)
李钊

  元宵节是一个充满温馨浪漫的节日,也是一个弥漫诗情画意的节日。夜晚,人们习惯在品尝香甜可口的汤圆后,与亲友们相约走出家门,欣赏五彩斑斓的花灯、竞猜妙趣横生的灯谜、观看灵动俏皮的舞龙舞狮……行走在大街小巷欢乐的氛围里,远处传来“灯月交光照绮罗,元宵无处不笙歌”的吟唱,瞬间唤醒我们穿越千年的诗意情怀,去领略独特的中国式浪漫。

  一个“闹”字或许是元宵节庆活动最好的注解。元宵节由来已久,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等,从西汉成为重大节日,东汉赏灯活动兴起,至唐代武则天曾下令解除宵禁,允许百姓在元宵节张灯庆祝,从此,元宵节的夜晚变得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被誉为唐代“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写过一首《正月十五夜》,其中有“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两句,描绘出“金吾不禁夜”的长安城内,灯如繁星,连成一树银白色的花朵,明月追逐着川流不息的人潮的场景,表达出民众对节日欢庆和自由生活的向往。猜灯谜、走百病、逛庙会、舞狮子、吃元宵……元宵节习俗颇多,而赏花灯是元宵节最具东方特色的浪漫狂欢,在宋朝,元宵灯会已成为老百姓习以为常的传统习俗,即便是谪居密州的苏轼也牢牢记着杭州的元宵灯会,他在《蝶恋花·密州上元》中写道:“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那一夜全城灯火辉煌,明月如霜,点亮街市,也将人照得美如画。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也称“浮圆子”“汤团”,南宋文学家周必大在《元宵煮浮圆子》中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全诗勾画出家人团圆,围坐煮食汤圆的温馨画面。猜灯谜是中国人含蓄而深情的表达方式,清代诗人陈维崧在《烛影摇红·丁巳上元夜泊河桥》中,以“今宵一棹缆烟汀,懒打看灯谜”的诗句,描写了让人津津乐道的猜灯谜习俗。元宵节的欢乐氛围少不了戏剧的“加持”,明代文学家李梦阳在《汴京元夕》中写道:“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重现各地剧种齐聚汴京,以高超的技艺唱响月夜星空的元宵盛景。

  如果说热闹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主题,那么团圆和美满则是人们最美好的愿望了。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在元宵佳节与亲人相聚,共享团圆的喜悦,北宋词人李持正便在《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中,以“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的词句,还原直到元宵夜深,游人散尽,千门万户仍传出欢声笑语,在帘帏之间回荡的画面。而回望千年前的元宵节,赴长安科考的白居易被哀愁包裹,他在《长安正月十五》中写道:“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处在病中与异乡,周遭人马喧嚣、游人如织、花灯璀璨,他却只能对月遥望故乡,诉说着思念与哀愁。在宵禁和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元宵节是青年男女邂逅的浪漫节日,佳人们借赏花灯、猜灯谜之际寻觅另一半,月光灯火之下处处上演着动人的故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经典诗句,满怀对爱人的深深怀念和相思之情。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初见,清代诗人董舜民在《元夜踏灯》中,描写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在元宵夜邂逅了心上人,但不得不别离,“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一句,让人深感,乍见的欢喜,如此动人。

  千年共良宵,元宵节悄然在“闹”中出“新”,衍生出元宵晚会、网上猜灯谜等新方式,但人们对于情感的追求和“新的开始”的向往而生出的力量,是始终未变的。当我们邂逅古诗词里的浪漫元宵,既会照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寻,也能与过去重逢、对话,获取新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