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11日 星期二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有闲重读书(图)
阿成

  屈指算来,我已经多年不买书了。过去四五十年买的书太多了,房间里早已经装不下了。年轻的时候特喜欢读书,也没啥目的,就是喜欢。只是年轻人囊中羞涩买不起书,家里的书少得“丢人”,仅有的那几本书也不知读过多少遍,都翻烂了。再加上喜欢在书上勾勾画画,那几本书已经被“蹂躏”得不成样子了。如此岂能不渴望读新书,特别是自己喜欢的书呢?有人说“书是精神食粮”,说得特别好。其实,这种精神“饥饿”也是很难熬的。当年我有两个办法解决。第一个,去市图书馆借书看。只是年轻人读书的速度太快,几乎一天借一本,且天天如是。还引起了那位未婚女图书管理员的误判。这种事真是有口难辩,我连那个女孩儿长什么样儿都没认真看过,注意力全在书上。于是,辗转通过熟人到省图书馆另搞了一个借书证。第二个办法,是去新华书店、报刊门市部,包括古旧书店买书。但是兜里的钱少得可怜,看到有人“啪啪”地掏票子买书,在一旁观看的我特别羞涩。还好,早年,新华书店在门口儿卖《中华活页文选》。有1分钱一张的,有2分钱一张的,全都是经典古文,太好了。

  古话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且一日一章,千日千章。不单是家里的书多了起来,腰板儿似乎也硬了,人也变得宽容起来。谁再说我啥也不是,我便一笑了之。后来调去编辑部工作,家里的书越来越多。陋室已是书满为患了。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书我都读了,反倒是没读的书越来越多,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书没有认真地读过,仅仅是翻了翻,浏览一下,知道大概是啥内容就丢在那儿了。真有点儿像厌食一样,悄然地患上了轻微的厌书症。先前只要是节假日,我是一定要去新华书店或者报刊门市部看看,出啥新书和新杂志没有?哪怕是在约会的路上、办事的途中,从未有过一次“爽约”。后来,只要是路过这些地方,天可怜见,俨然躲避瘟神似的低着头,匆匆而过,免得经不住书之“美味”的诱惑,又要买些新书回来。

  两个女儿长大以后,我将家里的书给她们分去大半,只留了一些工具书和我喜欢的书。分过之后,再环视60平方米的陋室,心里松快多了,陋室亦然。我也曾经向社区的物业提出,咱可以捐献一些书,行不?但被对方婉拒,也因此难受了几天。这反倒增强了我不再买书的决心。就这样,差不多有20年很少买过新书了。即便是偶尔买一点,也是少之又少。加上我这个人不跟风,无论谁说这本或者那本书怎样怎样地好,对方就是说出牡丹花儿来,我也不为所动。这并不是我的样子有点儿傻,而是明白读书是为了享受。果然要读,总得读自己喜欢的书,这样才会感到愉悦,有所收获。那么收获什么呢?不单单是知识、智慧。比知识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发现了知己。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难道不是一件快事吗?所以,文化自信,其实,也体现在读书上。

  那么,我如何又开始购书了呢?这要说到本文的主题了。这件事事出偶然。临近春节,我浏览购物网站的频率高了起来。想着辛苦一年了,过年总要有个过年的样子,啥叫过年的样子?就是买年货,盈年味儿。众人皆醉你也醉嘛。尽管这种样子有些老派,可老派之风毕竟绵延千百年而不绝。在这样的操作当中不经意发现“食品类”的栏目居然也卖书。觉得有可乐之处,便浏览起来。这一看不要紧,一发不可收。原因有二:一是,这里卖的书极便宜。二是,许多书对我而言已经陌生了,需要重新温习一下,问候一下。说来还有第三点,在这些书目当中发现,我喜欢看的闲书居多。好巧不巧,这正好可以打发春节里悠闲的时光啊。于是开始不断地买。仅仅三天,前前后后就买了四五十本书。如《中外建筑史》《围炉夜话》《日本俳句300句赏析》《中国庭院记》《清嘉录》《茶经》,等等。内人把我这种癫狂的行为叫“抽风”。

  说到先前旧历新年的样子,除了策划与张罗一家人的春节菜肴之外,其中一个顶重要的礼数是无论如何不可以错过的,那就是拜年。祭祖自不必说了。接着是给亲戚邻居当中的长辈拜年。此之拜是必拜之拜。从我的少年时代开始,父亲唯恐失礼,会在头一天,板脸如石,告知儿子一定要去邻居家拜年。而今,在大都市给邻居拜年的事已经很少见了。偶一碰面,也仅仅是应付一句而已。这在过去是绝不可以的。一家一家地拜过之后,方才可以按照自己的玩儿法去给同学、朋友拜年。当年少不更事,从未想到去给老师拜年。现在一想,真是羞愧难当。参加工作之后,又添了给师傅、工友和女友家拜年。这拜年通常是从初一延续到初七上班,甚至有的人在正月十五才猛地想起该拜的某一位。聊胜于无嘛。这年哪,总算是断断续续地拜完了。年也过了,节也了啦,一上班,看吧,个个喊累。我亦如此。而今,拜年就简单多了。用微信即可拜到,甚至还可以群发团拜,以一当百,分分钟就完成了诸多必拜之拜。接下来干些什么呢?除了吃喝之外,终是有些茫然。也曾去江边踏雪,也曾去广场独自散步,或者边走边咏古人踏雪的诗。若是因此想到什么,想写点儿什么,又觉得都忙了一年了,何苦来哉?我也曾“冷脸”对待如此奋斗的写家,真诚地告诉对方,写作绝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我们不可以这样没年没节地苛刻自己。结果,事与愿违。

  网购的书们,陆陆续续到了。那就让它们先候在家里,待春节的闲暇时光,一本儿一本儿地读。读书、喝茶、做笔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朗读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