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腊八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基因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起初,“腊日”并不固定,直至汉代才被确立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说为“腊日”增添了新的含义,同时也将日期固定在了“腊月初八”。在这一天,民间除了喝腊八粥等习俗之外,其实还有五花八门的别样活动,不仅寓意美好的祝愿,而且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家族的温暖与团结的力量。
“腊八吃冰”是我国北方许多地方的保留项目。“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这是古人传承下来预测年景的一句农谚。民间认为,腊八这天的冰非常神奇,吃了后,一整年肚子都不会痛,所以古人一般都会在前一天去河里挖腊八冰,或是用盆装上井水让它结冰,等到了腊八这天,就将冰脱盆并敲成碎块后食用。除了食用,腊八冰还有什么功效呢?古人知晓,如果到了腊八节时,冰层很硬,块头很大,这说明天气已经很冷了,预示着来年会风调雨顺,粮食将迎来大丰收。
“腊八扫屋”则是以山东农村为代表的部分地区进行的一项民俗活动。为了迎接这一天,村里人早早就把扫屋的笤帚绑在长杆上做好准备。这是便于清扫房间,可以把屋子的里里外外每个角落都清理干净。在保留了这一习俗的地区还有一种说法,如果有人家在腊八节这一天没时间打扫屋子,那就只能等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的时候再清扫了。各家各户在扫完屋子后,还要忙着“刮锅底”“糊炉灶”“擦门窗”……意为“面貌一新迎新年”。
“腊鼓驱疫”在我国不少地方盛行。“腊鼓鸣,春草生。”腊鼓一般在腊八节当天或是前一天被击响,主要用于驱赶瘟疫。打腊鼓时,人们会戴上假面具,装扮成金刚力士的样子,敲打细腰鼓,以示赶走邪魔,表达对新春的祈望。在古时,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冬日“送肥保温防寒”是确保来年丰收的重要措施,所以腊八节“打腊鼓”还有击鼓催春的农事之意。
“腊八打豆腐”,是明清时期安徽黟县人多会进行的一项活动。腊八豆腐用小黄豆磨成豆浆点卤而成,中间挖洞放入食盐及配料,在太阳下烤晒,使盐分慢慢吸收。这种豆腐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为古徽商带来难以忘怀的舌尖享受。
此外,由于幅员辽阔与风情各异的原因,我国一些地方还有“蒸腊八面”“煮腊八豆”“吃腊八饭”等民俗活动。习俗不同,但它们都是我们内涵丰厚的传统文化习俗,传承这些习俗,是为自己加油、为家人祝愿、为祖国祈福,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