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
今年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10年来,甘甜清冽的南水千里北上,赋能千行百业,润泽千家万户,成为津城继引滦入津工程后又一城市供水“生命线”。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天津市调水超百亿立方米,成为本市供水主水源。如今,津城绝大部分区域实现了引江、引滦双水源保障,有效化解了城市供水“单一性、脆弱性”的矛盾。
本报今起推出“南水奔流润津沽”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南水北上入津10年给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讲述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护水、保水、用水、节水的感人故事,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江水来之不易,珍惜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
初冬的天津干线外环河出口闸,一池碧水静静流淌。这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到达天津的终点。汩汩南水千里奔流,永续北上,润泽着津城大地。
通水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天津供水超百亿立方米。南水入津,不仅保障了天津市的供水安全,优化了水资源配置格局,也推动了全市水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成为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天津又一条城市供水“生命线”。
南水情长,寻源千里。11月下旬,记者来到1000多公里之外的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登上176.6米高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巍巍大坝锁住汉江,放眼望去,整个库区烟波浩瀚、碧水万顷,宛如晶莹的翡翠嵌在群山环抱之中。这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大水缸”,是豫冀津京四省市超1.08亿人直接受益的南水之源。
冬日的库区格外静谧,清漂员蒋德新像往常一样熟练地开展巡护。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不同的是,以前巡护要忙一上午,现在一个小时就完活。“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志愿者越来越多。咱们这里的人,护水意识强着咧!除了树叶、枯枝,几乎看不到生活垃圾。”63岁的蒋德新是护水队的一员,也是退捕渔民。10年前,为了保护核心水源区,当地取缔了网箱养鱼,实行禁渔政策。蒋德新积极响应政策,将渔船、渔具上交,“洗脚上岸”。一辈子生活在汉江边,蒋德新终究离不开船,索性找来一条“守井卫士”船,拉上志同道合的乡亲们义务打扫清理汉江岸线,渐渐地聚起了一支护水志愿服务队。
在丹江口市,护水志愿者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水滴”。自2021年“小水滴”志愿服务联合会成立以来,已发展361个志愿者组织,注册志愿者多达203771名。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大坝所在地,丹江口市境内水域面积达453平方公里,占库区总面积的43%,库岸沿线占总长的50.2%。10年来,丹江口市先后关停污染耗能企业166家,拒绝不符合水源地要求的项目200多个,两次移民搬迁26万人,568户1135名渔民转产上岸,全水域实现禁止生产性捕捞……
为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丹江口市织密人防、技防、物防“天罗地网”。在丹江口市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入库(江)支流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天眼”守护库岸系统等六大数字化监管系统,筑起了“天、地、空、水”全方位守水防线。
距离丹江口水库大坝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蔡湾村,是丹江口市最后一批移民内安村落。从移民到宜居,蔡湾村成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美丽家园”。这里的设施农业科技感十足,“智慧大棚”四季如春,智能化“蔬菜工厂”一派繁忙;这里的环境生态宜居,家家用上光伏发电,污水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标准;这里的生活幸福和谐,村民人手一本“积分存折”,通过参与房前屋后及室内环境卫生评比、志愿服务、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获取积分,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用积分在“幸福食堂”兑换就餐。
“守水护水是蔡湾村的首要职责,我们下大力气整治人居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村里3处厨余垃圾处理场所,覆盖范围达90%以上,利用专业工艺处理有机易腐湿垃圾,有机物资源化率达100%,可生成原料重量30%的有机肥料,实现了从源头收集到末端处置再利用的全闭环。”蔡湾村驻村第一书记闵希说。
小河清、大库净,十堰市坚持全域治水护水节水,实施3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净化“毛细血管”的细微举措,彰显了十堰人的护水担当。
武当山下的浪河镇,迎来了参加世界武当太极大会的“洋弟子”。大家在青山绿水间纵情切磋,身后静静流淌的浪河,是这幅“问道武当”玄妙画卷中最美的风景。浪河小流域是十堰市级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之一。2023年以来,通过深入推进蓝藻水华拦截、打捞、沉降、生长抑制、综合防控管理平台建设等五大工程,实施磷化厂治理、浪河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浪河水库清淤等三大治理项目,浪河水域成功攻克了蓝藻治理难题。如今,碧波荡漾的浪河以秀美风光吸引着八方游客。
茅塔河是丹江口库区的入库支流。2023年,茅塔河小流域纳入湖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茅塔乡王家村村民罗普荣一家,在河畔经营农家乐。干净的小院、可口的饭菜、热情的服务,招揽了不少顾客。今年的“回头客”都说,茅塔河的水更清了、景色更美了、人气更旺了。
“水冲厕所、三格化粪池、沉淀池和小湿地,我们叫‘四件套’。”罗普荣拉着记者看房前屋后的治污“神器”,说着今昔的对比,“过去用旱厕,污水直接排入河,苍蝇虫子多,客人总抱怨。排污管道也比现在细,山上下来的污水经常堵,我们在山下可遭了殃。”
“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0户以上村组就近建设分布式微动力设施,分散农户就地建设分户式‘四件套’。如今,茅塔河小流域上游11个村、1万多人口已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茅塔乡党委宣传委员薛臣介绍。
茅塔河成了生态河、幸福河,以水为脉,当地发展蜂、药、茶、果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融合,村民增收致富,生态“颜值”变“产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武当山下的丹江口水库,到渤海之滨的天津,南水一路向北,润泽沿岸民生。同饮一泓清甜水,饮水思源恩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