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力量》一书由有20年精神心理领域丰富经验的专科医院院长泉谷闲示所著。书中,作者破除了抑郁的诸多认知误区,以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去读懂抑郁“背后”的声音。
抑郁症患者是意志力强大的人。书中“得了抑郁症是因为内心脆弱吗?”“反复迟到、无故缺勤是因为缺乏责任感吗?”这样贴近灵魂的发问让我重新考量对抑郁症的僵化认知。作者先以图示简洁地阐明大脑与身心的关系:人体由负责理性控制的大脑、承载情感和欲望的内心,以及由直觉促发的身体三部分构成;大脑与内心之间有个“盖子”,内心与身体为同盟者。接着,讲述抑郁的致病机理:当理性的大脑长期关闭与内心沟通的“盖子”,屏蔽内心的声音,人便会陷入抑郁状态,此时,长期被压制的内心会求助于它的友军——身体进行“罢工”,于是人们就出现了抑郁躯体化症状。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告诉我们:容易得抑郁症的人恰恰是那些有着强大意志力的人,而非精神力量薄弱之人;身体抗拒去上班也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旨在提醒大脑要倾听内心的声音。
不要去鼓励抑郁症患者。作者认为,鼓励会加强理性大脑对身心的控制,使问题更复杂。因为很多患者的头脑认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内心和身体,没有采取有意义的行动,人就会失去价值。”如果受到鼓励的患者仍然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动,会加重内心的羞愧感,陷入严重的自我厌恶中。有时,鼓励还会造成抑郁症患者陷入自杀的风险中。此外,也不要劝他们出门和运动,因为他们不是体力不足,而是心力不足。人与人或自然之间互动时需要打开心理屏障,但处于抑郁状态的人由于身心能量匮乏,不足以打开此屏障,只有通过“闭门”这样的物理屏障来代替心理屏障。读着书中诚挚的话语,我体会到有时“逃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积极应对策略。实际上,陷入严重抑郁的人有时连打个电话都需要很多勇气。这让我想起曾奇峰老师说过的很治愈的话,大意是:每天的饭是你自己吃的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放弃“战胜抑郁”是走出抑郁的良方。在面对疾病时,我们常讲要“战胜疾病”,而作者却说要“放弃‘战胜抑郁’”。因为,“战胜”一词将疾病放在了与我们“二元对立”的敌人位置上,但实际上,抑郁情绪来源于我们自身,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分子。因此,作者提出一个动人的观点:“让它(抑郁)离开最好的方式是深深地拥抱它。”只有走进抑郁,倾听抑郁借由症状传达的“背后”的声音才是接纳并走出抑郁的良方。作者说,“昼夜颠倒”的生活背后可能藏有特定的意义,人并不是非要“做事”才是有价值的,不完美的自己也是可以存在的。作者倡导抑郁者顺从本心、活在当下、享受无所事事的时光,放弃自我苛责。这种深刻而共情的理解透着人本主义的光辉,让我有拨云见日之感。
读罢,我不仅对抑郁症有了深入理解,还学会了以一颗科学、平等的心去看待世界的多面性。书中的话语犹如一场秋雨涤荡着我的心灵,让我回味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