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宝坻区大白庄镇,水产养殖合作社内,人流如织,一辆辆运输车往来穿梭。村庄内,一条条柏油路宽敞整洁,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树相映……漫步于此,目之所及尽是村净、景美、人和、产业兴的美好景象。
大白庄镇坐落于宝坻区东南部,是一个因水而生、依水而兴的秀美小镇。近年来,大白庄镇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立足于万亩水资源这一天然禀赋,在产业发展、乡村风貌、组织建设上不断向“新”而行,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产业向新
靠水吃水做足“水文章”
大白庄镇水域总面积1万余亩,有潮白新河、青龙湾减河两条一级河道贯穿。丰沛的水资源赋予其“水韵大白”的美名,也让全镇因河而兴、因河而美。
不久前,大白庄镇的南北对虾喜获丰收,虾塘旁,刚出塘的对虾活力十足、活蹦乱跳。彭元庄村水云天水产养殖合作社里则是热闹非凡,运输车辆频繁往来,负责人刘庆贺每天起早贪黑,忙着撒网、捕捞、装箱,一筐筐鲜活的大虾被抬上岸、装上车。
“我们每年都会从海南省挑选优质南美白对虾的虾苗,经过育苗和淡化处理,充分适应本地水质,养出的虾口感好、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刘庆贺喜滋滋地说,“今年的产量大概是在6万公斤,从今年7月初就已经开始销售了,一直卖到了9月份。”
卖得火的,不仅是活对虾,还有他家的虾苗。2013年,刘庆贺大学毕业返乡开始从事鱼虾养殖,两年后摸索建立起了水产养殖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临近区域虾苗淡化培育领域的空白。
刘庆贺告诉记者,过去,大白庄镇及周边地区的养殖户大多前往河北省唐山市一带选购虾苗,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中,外界刺激、温度控制、车辆颠簸程度等都影响着虾苗的成活率,到家后虾苗还要适应两地的水质变化,不稳定性因素较多。水云天合作社的建立则有效改善了这些问题,虾苗成活率也基本超过了90%,经过三四个月的成长即可上市销售,为带动养殖户增收致富迈出了关键一步。“今年春天出售了8000万尾虾苗,辐射周边地区养殖水面2000余亩。”刘庆贺告诉记者。
和刘庆贺一样,同样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发展事业的“新农人”还有彭元庄村村民徐建永。
2018年,了解到村中要整合土地资源、统一发包流转后,徐建永毅然辞职返乡、积极创新创业,于2020年成立宝坻区大白庄镇彭元庄村永艳种植合作社,承包了本村中788亩稻田、122亩鱼塘开展种养结合,辐射了近20个承包大户在本村中承包鱼池稻田,并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依托,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为村中经济组织成员增收了近15%。
“通过推动水产养殖、水稻种植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升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程度,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从2019年的360万余元增长到2023年的750万余元,在5年时间内实现了翻一番。”彭元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鹏告诉记者,“如今我们还开设了电商工作室,重点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带货IP,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老铁们,欢迎来到‘彭湃新潮 元你梦想’直播间!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张鹏,今天给家人们带到的福利是咱们村的南美白对虾!”一来到彭元庄村电商工作室,张鹏立刻进入了新角色,这位平日里忙碌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带头人,此刻化身主播,站在镜头前,将村里的优质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彭元庄村是大白庄镇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在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各种先进技术、数字手段不断走入田间坑塘,为农业生产赋能。
风貌向新
在塑形和铸魂中擦亮“金字招牌”
大白庄镇是国家卫生镇,在今年镇、村两级的民生实事项目当中,都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列为“头等大事”,重点围绕乡村公路修缮、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村庄环境美化提升,等等,将关乎居民出行、柴米油盐的“民生小事”当做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幸福要事”来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穿过曲径通幽的河堤路,一眼便能看到“龙湾河畔 颐养宜居”的美好愿景,这正是小杨庄村新设立的村牌。由此踏上主街,放眼望去路面干净整洁,院墙上田园彩绘清新雅致,在“敬老亭”中休憩的老人笑眯眯地招呼大家来吃水果。
一派欣欣向荣中,唯一带有岁月痕迹的是几口倒扣着的大水缸,釉面上喷绘着“小杨庄村欢迎您”。此外还有一些缸分散在主街上,绘有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字样,寄托着农民们最朴素的愿望。
“这些缸原本是家家户户用来储水的,随着自来水管网改造,渐渐闲置了下来。得知村里需要用大缸后,大家伙儿争着抢着把家里的闲置大缸捐了出来,既让村里多了一处富有特色的景观,也提醒着大家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小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占河说。
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中,除了把基础工程、生态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各村也都像小杨庄村一样保留了自己的特色:东老口村和彭元庄村依托“党员认领责任菜地”的模式,为村内独居、高龄老人和困难群体打造一片“爱心菜园”,在扮美乡村新面貌的同时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小刘坡村、张狼庄村在坑塘里栽满了观赏荷花,废旧坑塘在村里的整治下摇身变成了美丽又独特的景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大白庄镇积极探索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传播途径和呈现方式的创新,不断搭建构造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化的宣讲矩阵。
走进孙校庄村文化广场,红色宣讲长廊上整齐排列着“党的二十大报告”速览和“中国精神”展板,另一侧则用光影定格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百年瞬间。中间的大型展牌上醒目镌刻着入党誓词,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自从长廊建成,广场的大柳树下便成为了天然的“微宣讲”课堂,纳凉的人群三三两两围绕着展牌学习探讨、忆苦思甜,说到激动处,一些老党员还不忘现身说法,让村里的年轻一辈直观感受到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更应倍加珍惜、奋发图强、挺膺担当。
“此次展牌制作中我们特意加入了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即可收听相关内容和进行深度阅读,充分兼顾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借助新媒体手段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变得可看、可听、可感。”孙校庄村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李瑞麟介绍说。
立足全镇发展定位,优化镇域资源特点,既“鼓口袋”又“富脑袋”,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近年来,大白庄镇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组织向新
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点开花”
今年以来,大白庄镇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十百千万”计划,挖掘各村资源禀赋,开展支部领航、头雁领跑、人才领创、党员领先、实事领办的“五领联创”党建“家”文化建设,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多点开花”,半年来已初显成效。
大白庄镇小杨庄村的“颐养”之家建设就是“家”文化的生动体现。在这里,“安康”服务队全天候待命,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通过建立详尽的老年人档案,确保每位老人的需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老年人生活得舒心,也让在外工作的子女倍感安心。
“我们把村里的闲置核酸检测亭改造成‘党员服务爱心亭’,在亭内准备手机充电器、烧水壶、应急药品、血氧仪、血压仪,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和村医共同值班,提供手机充电、热水,测量血压、血氧,应急药品使用,义务代缴水电费等服务。”东老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禹情介绍说。
东老口村距离集市商铺较远,村内老人理发尤其不方便,打造“服务”之家,依托“爱心亭”开放理发预约服务,面向村内75岁以上老人开放,确定时间地点,让服务更加精准。“爱心亭”成为了东老口村党支部新的服务阵地,同时引导村内党员和有志青年热心为群众办实事,以真心换民心,通过小事、实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将党建与“家”文化深入融合,统筹推动12个村级“书记项目”工作,全镇正逐步建成议家事、正家风、美家园、帮家办、保家安的“1+5”家文化服务体系,引领和带动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家”,让基层治理焕发出新的活力。
“只有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才能让群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内而外让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之地。”镇党委书记刘佳明说,下一步,大白庄镇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立足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等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目标,以农产品引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等农业项目为发展抓手,进一步激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大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