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蓟州区侯家营镇各村的田野纷纷迎来丰收的喜悦。如今,侯家营镇正以实际行动助力农户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从红薯到生姜再到更多特色农产品,一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徐徐绘就。未来,这里的每一抹“丰收红”,都将是乡村迈向富裕、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见证。
走进侯家营镇老宋庄村,一堆堆红薯映入眼帘。这片30亩的红薯地里,村民刘顺正忙碌地将一个个红薯装进箱中。那一抹沉甸甸的“丰收红”,不仅是泥土的馈赠,更承载着刘顺心中的希望。
刘顺种植的红薯品种可谓“有颜有料”,一种是香糯甘甜的“板栗薯”,一种是色泽红亮、粉质细腻的“西瓜红”。老宋庄村的沙性土壤,使红薯能充分吸收深层地下水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利于糖分积聚,种出的红薯香甜软糯绵密。经过他的精心栽培,今年每亩地红薯产量达5000斤,总产量高达15万斤。
丰收的不仅是新鲜红薯,还有由红薯加工而成的红薯粉,每100斤红薯可制作10斤红薯粉,那一根根柔韧滑爽的粉条,将田间的朴实转化为舌尖上的美味。
刘顺的红薯不仅在乡邻中口口相传,还销往香河、唐山、北京等地,成为城市居民餐桌上一道颇受欢迎的绿色食品。“咱们的红薯就是原生态的味道!”刘顺自豪地说。
他的用心耕作不仅让每一块红薯都饱含自然的甜美,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与青睐。每一批红薯从地里出发,都像是一封来自田野的邀请函,将乡村的质朴和丰收的喜悦传递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通过镇里组织的各种宣传和推广活动,像刘顺这样的农户不仅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也让更多人品尝到了乡村土地上的美味。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丰收不仅是果实的累积,更是梦想的起航。
走进侯家营镇打渔庄村,40余亩的姜苗郁郁葱葱,生姜杆粗叶肥,丰收在望。50多名工人在地里正忙着起姜、削杆、去土、分拣、装袋,销往我市及山东等地。
承包户陈薪朋拔起姜苗,个头饱满、色泽鲜亮、辛味浓郁的生姜果实沉甸甸地挂在上面,看着丰收的成果,他喜上眉梢:“侯家营镇党委、镇政府在惠农政策和助农宣传上为我们提供了大力支持,今年生姜的品质和产量也都非常好,亩产可达11000多斤,预估收益非常可观。”
村党支部书记王帅说:“打渔庄村地处平原,湿度适中,沙质土壤比较适合生姜种植。我们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们把适宜在本地种植且经济效益好的经济作物作为致富增收的新路径,村民们富了、腰包鼓了,我们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也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据介绍,打渔庄村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村党支部组织发动村干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引导村民着重发展特色优势种植业,带动村内闲置劳动力就业,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有效激励广大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致富技能,共同守望致富大好“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