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强调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重大任务。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提出要完善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促进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健全筑牢首都政治、安全“护城河”的保障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不仅有助于夯实城市治理的根基,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应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科技支撑,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一、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
基层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一方面,加强对青年干部的政治引领。青年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中坚力量,要加强对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干部。基层党组织应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共抓基层治理,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基层治理责任。另一方面,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基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推广“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格局。探索建立“党建+网格+网格员”“党建+志愿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方式,将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转化为领导和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战斗力。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基层治理的智慧化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将智慧治理理念融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推动治理理念的创新和升级。通过智慧治理理念的引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一方面,构建智慧治理平台。要建设基层智慧治理中心,实现数据资源上下贯通、指挥调度一键响应、应急处置协同联动。这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数据共享和利用效率。聚焦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和社区发展等领域,打造智慧农场、智慧工厂、智慧商圈、智慧社区、智慧园区等智慧治理场景,形成智慧场景应用体系。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培养专业人才,加大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能力过硬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这些人才将负责基层智慧治理平台的建设、运营和维护工作。要提升能力水平,定期组织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基层治理一线工作人员使用数智工具的能力。
三、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
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坚持党管社会工作,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享有、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一方面,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效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社会工作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数据分析,精准确定服务对象、精准识别服务需求。探索和推广“互联网+社会工作”等新型服务模式,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服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定期对社会工作服务进行绩效评估,评估服务效果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强大的团队文化和凝聚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强化履职能力培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观摩等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推行“全岗通”工作机制,培养“一专多能”的社区工作人才。建立健全奖励惩戒机制,做好容错纠错工作,激励担当作为。强化激励保障,科学设定社区工作者薪酬构成和岗位等级薪酬标准,定期动态调整。
四、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公众参与协同治理
志愿服务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由此助力公众参与协同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新效能。一方面,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和形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拓展志愿服务的渠道和范围。完善“公益创投”项目孵化和“公益合伙人”计划。鼓励社区居民和志愿者团队设计公益项目,并提供项目孵化平台,对接相关资源,吸引社会资金支持,激发社区居民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另一方面,推进志愿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强化数字技术与志愿服务融合,构建高效智能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集志愿者注册、需求发掘、服务对接、调度实施、评价反馈、宣传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积极推广数字化工具在志愿服务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提升志愿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效性。
(作者为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本文为天津市社科界“十百千”主题调研活动选题项目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