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满庭芳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3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沽上丛话
津派文化谭(八)
“津味儿戏剧”的
百年传统(图)
曲慧钰

  1934年7月,《雷雨》在《文学季刊》第三期全文发表,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戏剧剧本就此横空出世,犹如一声惊雷震撼了中外文坛。天津人艺版《雷雨》,自1956年创排以来,68年间历经8次重排,细致入微的解读和诠释吸引着数代观众走入剧场,周公馆的悲剧已然结束在了那个夏天,但在不断的改编与重排中,它仍不断诉说着新时代戏剧演变与发展的历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戏剧人。

  近代百年的天津是一座“有戏”的城市,其戏剧业的兴盛与城市的发展繁荣密不可分。早期梨园行有句俗话:“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剧演员大多走过天津才能成为走向全国的“角儿”,梅兰芳、马连良等大家都将天津视为他们的重要市场,可见天津在戏剧界的重要地位。早在元末明初,天津民间就出现了以“草台班子”为主的祈天酬神庙台式演出;明代天津建卫至清初时期,官绅在家宴上以戏曲自娱和飨客,随着天后宫戏台、杨柳青药王庙戏台、西北角城隍庙戏台、静海的夫子庙戏台等正式戏台的搭建,戏曲演出也渐具规模。直至19世纪60年代天津被迫对外开埠,天津出现了茶园戏剧,据张焘《津门杂记》记载,这一时期的茶园“每日宾朋满座……唯座后看白戏者,人数壅塞,环绕如六屏山……各班角色,聚散靡恒,不能备也”。以上所说的演出形式被称为“旧剧”,主要源自中国传统的戏剧,虽与如今所说的话剧相去甚远,但却培养了津门百姓“愿看戏,看好戏”的文化传统,更为李叔同、曹禺、张彭春等话剧大家的出现提供了浓郁的戏剧文化氛围。身为中国话剧奠基人的李叔同自幼便跟随母亲看戏,曹禺也在童年时期就痴迷于天津丰富多彩的剧种演出。老城厢区域沿革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20世纪初以来天津文脉的重要线索之一,因此,重述天津戏剧传统有其必要性,一方面,戏剧作为天津百姓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塑造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形态,为今后话剧大家的出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另一方面,话语作为舶来品在我国的引入,是通过天津人搭设的两条渠道实现的,可以说,天津的戏剧历史深刻影响着中国戏剧历史的样貌。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中国话剧即新剧的出现始于天津,而天津“北方话剧的摇篮”的形象是随着一系列历史文化事件建立的:早在1888年4月,英国汉弥尔顿剧团便登上了天津英国俱乐部兰心戏剧院的舞台,天津也由此成为中国最早出现西方职业剧团演出的城市。1906年,天津青年李叔同在日本创办中国第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并于隔年6月排演了中国第一部话剧剧本《黑奴吁天录》,标志着中国话剧史的开端。1909年《用非所学》的公演正式拉开了话剧在南开学校和北方演出的序幕。1914年南开新剧团正式成立;1918年中国第一部现代话剧《新村正》“完成了从文明戏到现代话剧的过渡”;直至1935年8月17日,孤松剧团演出的《雷雨》四幕剧不仅让天津话剧史迎来了极为辉煌的一日,更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自此,话剧大师曹禺正式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无论是“老龙头车站,一道铁栅栏门以外的地方”的《雷雨》,“事情完全在天津”的《日出》,还是描写记忆中海河特大洪水后荒凉破败惨状的《原野》,天津丰富了曹禺的戏剧基因,而曹禺也成为天津戏剧底蕴的代言人,滋养着一代代的天津戏剧人。

  现代意义上的“津味儿戏剧”始于20世纪80年代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着力打造的“津味话剧”品牌,津味儿的“味儿”“主要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地方风习和地域生活气息,离开了地方物色,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味儿了。由此可见,这个味儿,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就是乡土气息”。“津味儿话剧”由天津人演,讲天津故事,表现天津人的精神风貌,关注天津独具的人文特色和城市美学风格,以及津味儿带给人们的审美情感体验。“津味儿话剧”大多以津味儿小说为蓝本进行创作,一方面回望历史,讲述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异事,具有较强的传奇性,这一类“老津味儿话剧”以津味儿小说的改编为主,也为“津味儿话剧”确立了一种范式,如《蛐蛐四爷》和《相士无非子》;另一方面则着眼现实,展现市井百姓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2019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大型原创话剧《海河人家》就是典型的“新津味儿话剧”,在八个家庭两代人生活起居的细微变化中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津城发生的巨变。天津在“津味儿话剧”的创作上一直未曾停止,2024年,由刘敏涛领衔主演的话剧《俗世奇人》在全国开启第二轮全新巡演,这部改编自冯骥才同名小说的话剧,经历了9城27场的提升与凝练,以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市井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长期流传在津门的民间传说、奇人异事,是“展现津味儿文化底色与内涵的、会动的‘清明上河图’”。

  “有的戏剧名家在天津迎来了自己戏剧艺术的成熟,在这里创造了新的风格和流派并流传下来,成为天津戏剧中的津味儿元素。还有的戏剧名家从天津起步,又把天津的独特风格带向全国,丰富了全国的戏剧艺术。”一部戏代表了一个城市,演活了一个城市的人,天津是有戏剧传统的城市,无论是奠定“津味儿话剧”基础的《雷雨》《日出》,还是新世纪更具天津特色的《蛐蛐四爷》《相士无非子》《海河人家》,这些上演津门故事的话剧,及其中传达的人文思想只有在天津才会产生,它们共同构成了几代天津话剧人所追求的“津味儿话剧”。历史的积淀为今天的进步提供了丰厚养分,前人的戏剧理念与精神力量始终抚育、引领着新时代的天津戏剧人继续创作独一无二的津派作品,独属于天津这座城市的戏剧之魂也会继续留在城市的生命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