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的白色柱子导致家人做噩梦,要求有关部门更换形状或移除;明令禁止进出境的物品被海关扣押,要求海关归还……这些啼笑皆非的“要求”不是相声小品里的段子,而是山东省临沂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遇到的真实案例。近日,该热线公布了许多另类工单诉求,表示“对这些不合理不合规诉求,我们态度非常鲜明,不予受理办理”。
热线说“不”,并非推卸责任,而是为保障正常诉求的受理。如果任由奇葩要求占线,势必损害公众利益。而且,这些要求有的违反法律法规,有的违背公序良俗,清晰地说“不”,一方面宣示“不能办的坚决不办”,让无理搅三分的人知难而退,一方面也推动“该办的坚决办”,让接办单位集中精力处理正常诉求。
有些事“办不了”,是为了大多数事情能“办得好”,这有赖于各个服务环节的同步提升。就拿12345热线来说,前端的诉求受理需要有更精准的判断力,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合理的由谁来受理,这第一步处理好了,后续的环节才能顺畅推动;而后端的接办,则需要解决好百姓的急难愁盼,尤其是面对缺乏先例、障碍较多的情况,必须靠创新、协同等啃硬骨头。有基层工作人员曾说,有时并非事情难办,办事指南不精准、办理程序不科学、办事系统不稳定、办事人员能力不足等原因,都可能导致办不成事。短板在哪里,就在哪里做加法、补短板,这是办成事的秘诀之一。
补短板的过程,也是完善服务流程和机制的过程。各地12345热线都注重满意率、办结率等指标,这固然可以用来推动服务水平的提升,但如果陷入为了办结而办结、为了满意而办结的逻辑,容易导致接办者跑偏,去琢磨“应试技巧”,变成走形式。说“不”的同时,制定不合理、不合规诉求认定标准和处置流程,用更精细的方式进行考核,可以避免考核数据成为办事者的“紧箍咒”,也让满意率不失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