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传统产业的“现代范儿”系列评论之四
思想会客厅~~~
金之平视线~~~——在念旧中求新②
漫话~~~
深一度~~~
新视野~~~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新视野~~~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渤海潮
田野间的“质感”从哪里来
——传统产业的“现代范儿”系列评论之四
杨建楠

  当农业有了科技加持,会呈现什么样的质感?

  在配备了智能地温控制系统的大棚里,无论白昼还是黑夜,晴天还是阴天,棚内的温度始终保持稳定;在田间,“云端”种稻也从科幻世界走入现实,土壤精密传感器、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病虫害测报预警系统……各种高科技大展身手,种植2万亩稻田只需5个人。

  传统产业中也有新质生产力。站在田间地头感受这股力量,它体现于绿色优质的新品种、高效省力的耕作方式,让“慧”种地成为农民会种地的新诠释。农业这个传统产业,有了先进科技的“点化”,更有“现代范儿”,更具质感。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用“智”感提升农业质感,少不了新技术对产业的提升改造,智慧农业强起来,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提上去。第一产业不断“智”变,传统耕种方式逐渐退出舞台。如今,哪怕与田地相隔千里,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帮助下,也可以参与耕作。在一些高标准农田内,借助无人机和传感器等设备,田地的情况转化为数据,传送给千里之外的技术人员,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后再指导当地种粮大户开展施肥、打药、灌溉等农事活动。依靠数字技术的赋能,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2000亩地。

  农产品品质、产值、生产效率因技术赋能而升级,人力成本、生态污染则不断下降。这些升与降的变化既推动传统产业加速焕新,也让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找到了更多应用场景。农忙时节,无人机成为洒药播种的新农具,低空经济在田间地头“振翅高飞”;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传统养殖业结合,让养殖场管理智慧化成为可能,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找到更大舞台。当科技的“甘泉”浸润田野,产业之花会开得更加绚烂。

  产业的质感从科技中来,但并非靠技术堆砌而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一哄而上,不是要搞一种模式,更不是拍脑门儿就能干。传统农业究竟要引入什么新技术,怎么引入新技术,看的不是“热度”而是需求。有的地方没有盲目“追新”,而是与高校成立乡村振兴工作站,通过交流合作,厘清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方向,让新技术跟实际需要“接上茬”。向“新”之行有了准头,生产力的“新”与“质”才能更好被激发。

  农业的现代化质感还有很多呈现方式。除了在技术上求新,农产品深加工的“前延后伸”、农文旅深度融合都能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农业之“质”的多样表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