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滨海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和对天津工作“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落实“十项行动”的明晰主线和主攻方向,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三新”并举、“三量”共进,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 进一步构筑创新集聚之势
打造体系化战略科技力量,加速增量创新资源集聚和存量要素激活,壮大以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研发机构等为支撑的战略科技力量,支持中电科十八所、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申建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按照“一核一区一带N园”的发展布局,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圈和全要素供给的服务生态链,着力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天开园溢出成果重要承载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完善创新技术图谱,建立长板技术储备和短板技术攻关清单,推进信创、高端装备等优势领域技术产品迭代升级。畅通科研与产业“握手”通道,加快重大创新平台成果产业化,推动合成生物、智能网联等领域实现再突破,加速技术熟化、转化和产业化。
● 提升产业发展主导力 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之实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统筹抓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两个转型”,推动AI、工业互联网等新兴科技向优势制造业深度赋能,推进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全面升级,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化工、电力等传统企业实施绿色化技术改造。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高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扩能倍增,培育壮大智能科技、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紧盯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深入实施“8151”工程,加快布局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等8大未来产业,突出抓好10个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在细分领域新赛道率先确立产业发展优势。
● 提升改革开放引领力 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之优
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聚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堵点卡点,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和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改革。把盘活存量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抓手,探索差异化盘活路径,加大盘活力度,推动“沉睡资源”转变为“发展活水”。向开放要活力,深化自贸试验区、综保区政策创新赋能,拓展“保税+”“金融+”“数字+”等创新业态,做大做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产业,加快建设飞机、船舶海工、离岸三个世界级租赁中心。围绕现代物流、港航服务、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培育新技术新服务新需求,打造发展新动能。
● 提升要素配置支撑力 进一步形成环境条件之便
深入推进创新资源融合集成,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持续落细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为民营经济发展排忧解难、解压减负,让企业家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干事创业。依托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等重要平台,健全以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为架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专业化社会组织等作用,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以高效率资金供给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深度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集聚一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的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健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等机制,形成各类创新要素、人才资源集聚耦合新局面。
(作者为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