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于1987年完成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帮助余华在文坛打响名声。在今年3月,这本书由读客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再版,一经推出便引起读者热烈反响。而今年高考期间,它再次引发热议,书中的金句“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在小红书引发众多高考考生的共鸣,评论中更有人表示,自己的语文老师今年送的毕业礼物,就是这本《十八岁出门远行》。
这部小说是余华以自己当年高考后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写成的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少年在十八岁那年,进入成人世界的迷茫与顿悟。
余华谈高考:幸亏没考上大学
余华这些年在网络上受到许多年轻人的热捧。在此前《十八岁出门远行》再版的一场活动中,余华一些关于高考的言论也被网友找了出来,从中也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能成为当代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中国作家之一。
一方面得益于他幽默的谈吐。比如在聊到自己十八岁时高考第二次落榜时,他就戏称自己幸亏当年没考上大学,要是考上了,今天可能得在出版社点头哈腰地求莫言苏童的稿子。而谈到当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还半开玩笑地说:“当时我还报名了清华北大,当然是没考上的。我有个同学报了牛津哈佛,他不知道这是外国的学校,我知道但我没和他说。”
另一方面,余华对当下年轻人的境遇能够始终保持强烈的共情。在谈到高考对人生的影响时,余华就安慰年轻人不必将高考成绩看得太重。他表示,很多考试的失败者,后来也成了成功者。在这个世界上,门槛其实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能在所选择的路上走多远。余华说:“挫败是人生的常态,因为命运不是当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向你微笑的,而是在你挫败的时候向你微笑的。”
与年轻人的零距离感,也是这部《十八岁出门远行》能够在时隔40年后再度翻红的原因。在谈及自己的这部成名作时,余华说,这其实是一部今天的作品,写的就是我们今天的感受,今天的经历,今天所遭遇到的挫折。很多当代的年轻人在这部小说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影子。所以它对于时下的年轻人,尤其是刚刚参加完高考的考生,依旧拥有强烈的阅读价值。而除了高考考生外,很多年轻人也表示,书中“一定要去世界看看,哪怕鼻青脸肿”的主题,也治愈了自己的精神内耗。
改变余华命运的小说
《十八岁出门远行》刊登在1987年第1期的《北京文学》上,正是这部小说的发表,让余华在文学界声名鹊起,他甚至用“命运”来形容这部小说对他的意义:“这是命运的安排,让我在这一个时刻写下这一部作品。”
据余华回忆,当年《北京文学》的副主编李陀在看完这篇小说后,就盛赞余华已经走在了中国文学的最前列。这部小说的发表,也引起了时任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的注意。短篇小说曾经是余华出道时的主要创作类型,评论家也有种观点,认为余华早期的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加优秀。余华自己也表示,当下很多的读者都是被他早期的作品吸引,也希望借助这次《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再版,让读者更多地去关注到他的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