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以高质量文化产品供给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史 洋 李 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新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离不开加强优质文化产业建设、加大高质量文化产品产出。为此,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优化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导向,锻造文化产品鲜明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因此,要深刻把握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理念,着眼于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感,加快推出更多更高质量文化产品。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文化产品创作的“剧中人”“剧作者”和评论家,把人民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故事讲述好、形象塑造好、风貌展现好,以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回答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谁办、办什么、怎么办”的时代课题,积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追求、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是不负时代使命,培育时代新人。引导亿万青少年系好人生的“扣子”,急需发挥文化的“化人”功能。要以培育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为轴心,精心打造系列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文化产品,坚持用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引导新时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通过充足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供给,向他们讲好富有含金量、高浓度、大纵深的中国故事,鼓舞当代青少年勇担重任、不负使命,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在坚定文化自信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壮歌。

  二、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锤炼文化产品过硬品质

  新时代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直面的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大力释放文化产业潜能,关键是与技术同行、与消费同频,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高文化容量的新业态,切实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文化需求。

  一是创新技术赋能产品升级。要主动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把握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加大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超高清等技术应用,加强文化产品内容原创和新兴文化产品研发,推动文化产品从单一向多元、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升级、提质升维,推出在市场上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用得好的拳头产品,从而赢得受众、赢得口碑、赢得效益。

  二是创新思路释放消费潜能。要高效运用云计算技术,加强市场调研和用户分析,深入了解不同群体对文化产品的偏好习惯、接受能力和需求特点,敏锐把握文化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在选题更精准、表达更精准、对接更精准上下功夫。鼓励支持元宇宙文旅、博物馆文创等业态场景创新,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文化体验,满足当前文化消费个性化、可视化、场景化、社群化、便利化发展新需求。同时,重点将历史文化资源与时代潮流、现代审美意趣相结合,延伸“文化+”“+文化”触角,促使文化生产要素不断实现优化组合,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科技中活起来、火起来,推动冷资源变成热动能,激发文化消费市场潜能和发展活力。

  三、持续健全文化市场监管机制,为高质量文化产品创作与供给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这为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根本要求。因此,应继续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改革力度,为文化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有序,营造和谐的文化产业发展生态圈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是做好高标准与守底线相结合。要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完善资金投入、资源配置、奖惩考评等扶持提升政策,引导广大文化企业牢牢扭住品牌建设关键环节,用心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文化品牌。在文化融汇与文化竞争中,广大文化企业要坚决抵制虚无历史、泛娱乐化、泛物质化的错误倾向,不越底线、不碰高压线,更好保证文化创作生产的正确方向和导向,正确处理好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努力做到“两个效益”相统一、双丰收。

  二是做好服务引导与监管规范相结合。要健全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和文化产权交易体系,打造综合性、专项性、区域性文化产品和服务交易平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自由开放合理流动。深入探索文化市场管理规律,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政策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同时,加大文化市场规范执法力度,加强对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文化产业不公平竞争行为,清理破除文化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安全稳定,筑牢文化强国建设基石。

  (作者分别为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为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2023JWZD26的阶段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