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天津民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市开展“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强基础 上位次 更精准 更暖心 开门干民政 人人当专家
回顾救助中一个个温情瞬间——~~~
现场直击~~~
~~~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基础 上位次 更精准 更暖心 开门干民政 人人当专家
回顾救助中一个个温情瞬间——
真情救助 让爱回家(图)
通讯员 王鹏
武清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救助政策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救助政策
宝坻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群众讲解救助政策
滨海新区工作人员为居民讲解救助政策

  救助者,不以山海为远;同心者,不以日月为限。让爱回家,一直是救助人追逐的梦想和努力的方向。市民政局强化“二十二字”工作目标和方法,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坚持“1+5+N”终身寻亲制,用精准的寻亲策略救一人危困,助万家团圆。

  时间:2023年10月16日

  地点:安徽省阜南县田集镇

  事件:失散17年的姐弟终团聚

  “17年了,你怎么都不给家里来个电话啊!你干什么去了?你知道家人有多想你吗?”在东岳村村委会门前,失散了17年的姐弟抱头痛哭。

  时间回溯到2023年5月,津南区救助管理站接公安护送来1名流浪乞讨人员。因其疑似有精神问题且肢体残疾,救助站工作人员便将这名流浪乞讨人员送到定点医院诊治。与此同时,“1+5+N”寻亲工作启动,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全国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寻亲公告,报送公安部门人像信息和DNA信息,并通过实地和视频形式与这名受助人员多次交谈,但是都没有获得有效信息。

  志不避难者成,事不求易者进。在长时间的观察和交谈中,救助站工作人员发现这名受助人员喜欢吃板面,于是将寻亲重点聚焦在安徽省。经过长达2个月的沟通和核查,终于拼凑出受助人员的户籍信息以及其姐姐的姓名。工作人员与其姐姐取得联系才得知,该男子姓管,已经离家17年。最终,救助站工作人员带领管某跨越800多公里,结束了漫漫17载流浪历程,让他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时间:2023年10月16日

  地点:滨海新区塘沽街道

  事件:聚沙成塔,铺就坚实归家路

  2023年4月26日是老马回家的日子,他永远不会忘记在救助站里帮助过他的人们。2018年,市救助管理站接收了受助人员老马,他患有严重的脑梗后遗症,丧失语言交流能力。工作人员通过问询一直没能得到有效线索。按照工作规程,2020年,市民政局为其办理了落户,享受了社会保障。

  寻亲工作仍在继续,在一次不经意的问询中,工作人员找到了突破口。一次问询中,老马突然说出一个音“ma”,接着比比画画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马树林”(化名)。工作人员趁热打铁继续询问,得知老马就是塘沽人,但是离家多年的他对着地图已经认不出哪里是自己的家。后来,借助公安机关提供的一条线索,在已注销的户籍中查到有一人与马树林自述的信息高度相似。

  市救助管理站立即联合滨海新区救助管理站赶赴塘沽相关街道查询该人信息,最终得知老马在2012年便因为失踪被注销了户口,其户籍地房子也已拆迁,相关档案早已封存,所以长期以来没有查到其相关信息。正是救助站寻亲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让这份已经尘封的案卷重新被翻开,让老马重新寻回了属于自己的身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家。

  时间:2023年11月29日

  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事件:多部门传递爱心,照亮遇困人员返乡路

  对于在天津生活了10多年的外来务工人员老张来说,2023年是历经生死劫难的一年。4月,56岁的老张因突发脑出血晕倒在北辰区的一条马路边,被紧急送往医院。没有家属陪同,身上也没带钱,医院为老张进行了急救,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老张病情稳定可以出院了,但由于患病无法继续工作,老张没有能力自行返回家乡。北辰区救助管理站得知后,立即赶往医院进行鉴别,判定老张符合救助条件,并联合公安机关为其核实身份,联系属地民政部门协调交接方案。11月28日,在北辰区救助管理站、北辰医院护士和保卫科的护送下,老张踏上返乡列车。返乡后,北辰区救助管理站对老张进行了三次电话回访,了解到属地为老张补办了身份证并重新落户,落实了当地的低保救助金、临时特困救助金,纳入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并安排到一家公立养老院,目前老张在养老院病情稳定,身体和精神状态良好。

  从挽救生命的医疗救治到保障生活的民政救助,从民政、医院、公安多部门合作,到流出地、流入地民政部门接力救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中来,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真正发挥出“兜底线、救急难”安全网作用,让更多受助人员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 通讯员 王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