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9日是第十二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为加强救助政策宣传,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社会知晓度,营造多方参与、支持救助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今年,我市以“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在市、区两级救助管理机构全面开展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当天,同步启动全市流浪乞讨人员“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民政携手公安、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周密部署、履职尽责,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撑起“安全伞”,筑牢“避风港”。
开放日当天,各级救助管理机构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以及热心群众参观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通过实际操作、观看情景剧等形式近距离了解街面巡查、站内照料、身份甄别、护送返乡、急病救治、未成年人保护等管理服务情况。通过与救助管理机构“零距离”接触,广大公众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暖心服务,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政工作兜底保障职责的了解,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流浪乞讨人员是最困难、最特殊、最需要关爱帮扶的群体。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着力搭建一体布局、多元参与的“民政+”大救助格局,纵向建立了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救助网络,横向实现了联席会议相关部门深度联动协作。通过各方力量携手相助、紧密配合,兜住兜准兜牢救助底线,取得了明显成效。
“应搜尽搜”
织好“救助网”
入夏以来,我市气温不断攀升,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频繁,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平安度夏。开放日当天,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调度各级公安、城管、属地街道(乡镇)等部门加强街面巡查,市民政局启动四级巡查网络,动员网格员等对社区内的背街小巷开展巡查,同时动员物业、环卫工人、志愿者全方位参与巡查;市民政局指导各区民政局、各级救助管理机构依托互联网平台主动发现流浪乞讨人员线索,延伸发现报告触角至全社会,通过编牢织密发现报告网络,第一时间获取流浪乞讨人员线索,让公共服务更有保障,让救助更有温度。
“应救尽救”
干好“暖心活”
“夏季送清凉”的“清凉”不仅是送去表面意义上的解暑降温物品和药品,更重要的是送出党和政府对生活无着人员生存权益的“保障”。在专项救助行动期间,救助部门将实现24小时动态调度,及时处置工作线索;深入背街里巷、桥梁涵洞、废弃房屋等重点点位开展巡查;根据我市夏季气候特点和以往拒绝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重点点位的掌握,绘制全市流浪乞讨人员重点点位电子地图,实时跟进、动态救助、持续劝导,以“点卯”的韧劲着力做好拒绝入站接受救助的街面重点点位流浪乞讨人员“后半篇文章”。
“应寻尽寻”
种好“责任田”
近年来,我市秉承“让爱回家”工作信念,实行相关部门各尽其责、高科技手段助力的“1+5+N”寻亲法,为无法查明身份的流浪乞讨人员寻找回家的路。救助管理机构将“1”个传统式问询贯穿寻亲始终,及时在救助寻亲网、今日头条、报刊发布“3”类寻亲公告;公安部门配合将DNA采集、人像比对作为“2”个必经动作,并引入“同行人比对”、倒查走失人口信息库等“N”个新手段提升寻亲成功率。
全市救助管理机构落实终身寻亲机制,开展寻亲现场教学,将医疗机构、落户安置机构的工作人员纳入寻亲团队和业务培训范畴,为已落户的受助人员持续寻亲,今年以来,已成功为近150名查无身份的受助人员寻亲找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民政局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宗旨,提出“强基础、上位次、更精准、更暖心”十二字工作目标,实施“开门干民政、人人当专家”十字工作方法,着力提升救助流程规范化、救助参与多元化、救助格局全域化、救助管理精细化,精细管理、温情救助,提升救助服务质量,确保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救助。据统计,2023年以来,我市11家救助管理机构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000余人次,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
■ 通讯员 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