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录片《杨柳青青——年画里的中国故事》展示优秀传统文化
“透物见人”话传承
本报记者 张帆

  近日,人文纪录片《杨柳青青——年画里的中国故事》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该片从中、西年画学者不同的观察视角,到两位老手艺人的传承故事,通过多维度的叙事方式揭示年画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与关注。

  杨柳青画社彩绘传承人王艳参与了纪录片的拍摄,这次独特的经历也为她深入认识年画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纪录片,我了解到更多和年画相关的人物和故事,也感受到年画对于每个人不同的意义。通过和纪录片主创团队的接触合作,我们也获得了精神上的共鸣。在我刚刚接触年画的时候,对于这项传统技艺的内涵并不是特别理解,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随着时间的积累和阅历的增长,我慢慢了解了年画存在的意义,对于年画的认识更清晰了,也坚定了自己要传承好这项技艺的决心。”

  在王艳看来,年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有情感的融合和表达。“年画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作为传承人,我们在创作年画时也想把这种美好的愿望传递给更多人。从个人情感来讲,绘制年画不仅是一项技艺,也让我收获了文化认同感。在年画的世界里,我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能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王艳认为,作为年轻一代的年画传承者,不应只是埋首创作,更应有个性化的表达和分享,“这部纪录片给了我启发,让我把更多关于年画的故事和知识宣之于口,让更多人了解这门优秀的民间艺术。”

  片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光荣通过“民艺中国——桃花坞与杨柳青年画展”的策展工作,对杨柳青木版年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说:“年画的背后,藏着地域风俗、人文景观。从杨柳青年画的画面入手,如果把它放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去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状态,我觉得一定能够找到很多精彩的答案。”

  吴光荣认为,杨柳青年画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点,真实且朴实。“这些年画里面表现的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当时的都市生活,是真实和朴素的,非常接地气。在这些年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的自信和热爱。”

  《杨柳青青——年画里的中国故事》通过多元的影像表达呈现年画之美,这种拍摄方式也得到了吴光荣的认可:“这部纪录片展现了天津一地的独特文化,有整体也有片段的叙事,在拍摄手法上也比较新颖。”

  “透物见人”是这部纪录片的一大特色。它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通过讲述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和一个个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呈现中国年画的价值、内涵,以及传承与创新的意义。该片撰稿、导演张玲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技艺、经验和精神的共同载体,是‘活态’、多样性的民族文化,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以画过年’的生活习俗,貌似和我们当下的生活渐行渐远,实则中国人在年画里表达的美好期盼,从未消逝。它们是中国人祈福纳祥的新年期盼,它们承载岁月,也承载今天对历史的回望。讲述年画里的中国故事,让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广的认知与思考,只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万古流淌,创新才能在肥沃的土地里盛开出鲜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