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更加高效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构建知识脉络 提高复习效率
在知识的初学阶段,需要将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而在复习备考的冲刺阶段,需要同学们做的则是知识的压缩和串接。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把它们串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例如,初中阶段物理电学共包含四个重点基础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灯泡)阻值、伏安法测量灯泡的功率,四个实验虽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各不相同,但抛开电阻与灯泡的区别,它们实验的电路却是共用一个。用一个实验电路图把四个重点实验联系起来,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如前两个实验控制的变量不同,后两个实验探究的问题不同,但实验测量的物理量却是相同的,这样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同学们还可以以电路图为中心,向外发散为四个实验的原理、步骤、表格、数据处理等重要知识点,从而形成一张知识的“脉络图”。当同学们找到知识的关系点,用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等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张张知识的图表时,就做到了知识的深度学习,不但方便记忆,而且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二、回归教材 加强基础落实
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是考试的基础。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多次出现了根据教材的插图、习题改编的题目,因此在冲刺备考阶段,同学们要追本溯源,回归教材,落实基础知识。回归教材不是简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的重复记忆,而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将内容与做过的习题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升华。
实验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都是重要的基础实验,它的原理和结论是知识的来源;而“想想做做”或是对知识的深入挖掘或是通过身边物品的小制作、小实验完成实验原理的重现。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在复习阶段建议同学们重新操作这些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思维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应用,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再分析再论证再总结,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习题类:教材中“想想议议”和课后习题“动手动脑学物理”,是对章节知识内容最基础的考查。正是因为基础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备考时,要对课后习题进行认真梳理。梳理过程中,同学们可以改变单一的做题模式,对题目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的改编,比如将选择题改为填空题,将填空题改为计算题;同时还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关联和对已做习题的回顾,对这些习题进行适度的拓展,思考同一题目还能进行哪些知识点的考查,强化理解。
图片类: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一个知识点的应用与呈现;而章节后的“科学世界STS”是对本章节知识的延伸。它们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考卷中,因此同学们一定要了解每一幅图片每一个内容背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三、查漏补缺 攻克问题点
在备考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模拟试卷的练习,寻找自己的薄弱章节和知识点。将自己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题目、题型进行梳理,对错误的不同频次进行标记,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其中错误频率较高的就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如果是因为对知识的理解欠缺或者是含糊不清而出错,那就需要对知识重新进行根本的学习。比如发现摩擦力问题出错频率较高,那就需要重新学习摩擦力的基础知识,如摩擦力的分类、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等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理解基础知识之后,找到对应知识点的专题练习进行反复强化。
四、及时求助 纠正错误思维
同学们在解题和练习过程中,遇到经过认真思考仍不能理解或是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题目时,一定要及时向老师求助,解决关卡问题,提高复习效率。特别是对于自己的薄弱知识点,要及时纠正错误的思维方法和解题习惯。
天津市汇文中学 邓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