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书·悦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津报力荐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图)
摘自《强国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王立胜等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推荐理由:本书从强国之路的历史逻辑、战略设想、具体战略、战略条件和根本保障等方面,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因何而生、为何而来,身在何处、去往何方,何事可为、何时可成”,探讨阐述新时代重大时代课题“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具体内容,突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内容丰富翔实,逻辑严谨,有理有据摆事实,深入浅出讲道理,有助于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认识及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具体内涵、本质及实现途径,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蓝图,发出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号召。方向明确、任务清晰、举措有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强国之路的决心与信心,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所引领的强国之路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走在了把蓝图变为现实的奋斗征途中。

  对强国之路的不懈探索,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众所周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尝试和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各种救国运动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觉醒,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拿起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武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四个阶段,在实践上不断创新,在理论上不断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强国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历经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强国之路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挫败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强国之路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强国之路建设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强国之路建设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踏上的强国之路有着中国式的内在生成逻辑和发展脉络。强国之路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

  早在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便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在新中国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建设现代化,必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面对西方封锁,中国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时也选择了苏联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现代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毛泽东凭借敏锐的问题意识,先见性地指出苏联模式的严重弊端,提出要“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毛泽东认识到,我们的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我们追求的是社会主义的、涵盖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要让“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

  从中国共产党70多年的执政历程可以看到,强国之路建设时间跨度以十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为单位。在长远战略目标和具体战略规划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呈现出一个接续激昂的奋斗历程。

  因此,要使中国在强国之路上行稳致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但要弄明白强国之路的历史逻辑,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因何而生、为何而来,还要弄明白强国之路的总体战略,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身在何处、去往何方;同时,还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的具体内涵,何事可为、何时可成,还要弄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强国之路的战略措施,以何保障、为何可成。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同时为给强国之路研究提供启发,我们出版了这本《强国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力图给广大读者以系统、全面、详细的回答,立体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之路的具体内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