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理论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学思践悟 善作善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
刘仲华

  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大,地理环境、物产资源、气候生态复杂多样,从而也造就滋养了多元的地域文化。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来看,多元的地域文化始终是中华文化创新发展的宝贵资源和动力源泉。京津冀区域正是这诸多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一、京津冀共存于同一个生态文化圈内

  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同属海河水系,尤其以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为该区域的核心水系。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京津冀区域在水土气候、河湖水利、物产资源等方面形成了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元明以来,京津冀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为明清时期水患加重埋下了伏笔。元朝定都北京后,京城内京官争起宅第,大兴土木。还有大量的寺院,也是“穷极土木”,结果太行山一带的森林采伐过度。明中后期愈加严重,“数十年生成之木,供官私砍伐之用。即今伐之十去其六七,再待数十年,山林必为之一空矣”。破坏环境的结果便是明清时期水灾不断,永定河一旦发水,便会给北京以及河北大片区域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二、京津冀区域治理一体化由来已久

  中国古代将天下分为九州,京津冀区域就属于其中之一的冀州。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强盛,为后来的行政建制奠定了基础。秦汉以后实行郡县制,历经魏晋北朝和隋唐时期,该区域的整体性不仅没有被削弱,而且更因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积淀,促使区域的紧密性和突出特征反而得以增强。

  明永乐迁都后,设京师,又称北直隶,下领五州二十二县,除了南部极少地区今属河南、山东外,基本上就是今天京津冀的范围。清承明制,顺天府的范围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可以说,自辽金以来,京畿区域日益增强的行政一体化,有利于京畿区域社会的综合治理与稳定,有利于区域资源的配置与协调,有利于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巩固与加强,同时也促进了京畿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一体化的深化。

  三、区域内城市发展的相互依存度高

  元明清以来,由于京畿区域内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商品消费中心城市地位的存在,因此该区域的城市发展和空间布局一方面深受京师政治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因经济联系而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性。

  天津为“畿辅左掖”,在明代是天子渡津之处。保定,自古以来作为“关山带河,联络表里,控扼燕蓟,四达之冲”,北控三关,南通九省,被称为“天下通道”“京畿重地”“北京南大门”。京津冀区域的这些城市,自古以来互相依存,共同发展,不仅在传统时代保证了国家“大一统”治理策略的实施和国家安全,而且在近现代以来,为国家复兴和强盛都提供了支撑。

  四、京畿文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从历史上来看,京津冀区域长期处于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地带,而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为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动力。先秦时期,燕地在原有燕氏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东胡或山戎等北方部族文化,形成了燕文化。魏晋十六国到隋唐时期的民族文化融合,使得幽州地区具备了容纳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的强大包容性,从而也为辽金以后这一地区成为政治中心和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