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河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构筑“146”高品质发展格局~~~
区委书记专题会召开~~~
才聚河西 共创佳绩
人才招聘夜市火热举行~~~
牢记嘱托 锚定目标 善作善成~~~
柳林城市更新一期项目提速~~~
~~~
区武装部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光线太弱 照明不够~~~
河西区与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座谈~~~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筑“146”高品质发展格局
河西区开启养老服务新篇章
通讯员 于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以其为指引,河西区大力发展全链条、全领域、全覆盖、全友好的养老服务,构筑“146”养老服务高品质发展格局。

  推动养老与场景融合

  完善服务供给体系

  河西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相互融合、紧密衔接,努力打造“全场景养老”,不断增强养老服务对象的普遍性、服务供给的可及性、服务质量的可靠性。在拓展助医、助浴、助洁、助急等基础性服务的同时,增加定制保洁、理疗、陪护、维修、短托、康复、钟点工等特色服务项目,并积极推进适老设施改造,创新服务供给,完善服务功能,营造老年人不出社区乐享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氛围。

  推动养老与健康融合

  完善健康支撑体系

  聚焦健全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社会支持和生活环境,河西区深化完善病床、康床、家床“三床联动”机制,推动专业护理服务、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功能相结合、生活照料与康复关怀服务相融合。聚焦低收入、高龄、孤寡、失能、重病、独居等重点老年人家庭,河西区加强政策创新支持力度,依托长护险和区级服务补贴机制,让更多老年人感受贴心关爱。聚焦健康管理,河西区不断强化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推动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干预及分类指导,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

  推动养老与大数据融合

  完善智慧养老体系

  河西区持续深化“互联网+”智慧养老,依托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数据分析、运营管理、场景展示、审核监管等功能,不断加强智慧养老场景搭建,打造联动线上线下的管理服务一体化的标准体系。依托“智慧屏”等设备优化智能服务系统,河西区与相关企业联合开发智能管家交互功能。河西区还将积极研发商城购物微信小程序,上线全品类产品服务,联动优质合作商家,开展积分兑换、送货上门等服务,形成养老产品与养老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内循环,构筑智慧养老全链条生态圈。

  推动养老与城区建设融合

  完善全域老年友好体系

  河西区根据老年人的突出需求精准施策,把适老化设施改造、服务供给、氛围营造融入城区建设各环节。结合实施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和“高品质15分钟综合服务圈”建设,充分融入适老元素,复制拓展养老示范街区,持续推进家庭、社区适老化改造,真正构建起老年人居家、出行、休闲、服务的全场景适老化模式。河西区持续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丰富老年人文体生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浓厚氛围。

  推动养老与市场融合

  完善养老产业发展体系

  河西区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养老产业两个业态同步协调发展。聚焦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招法,引导更多养老服务企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养老事业长足健康发展。同时,河西区精心培育市场、用心呵护市场,持续完善各类惠企政策,鼓励企业聚焦适老场景搭建、适老产品开发,不断形成特色鲜明、群众认可的优质品牌,促进优质企业升级发展。河西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塑造人才资源新优势,为养老行业生态培育提供人才储备支持。

  推动养老与治理融合

  完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河西区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将开展养老服务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一环,寓服务于治理、寓治理于服务,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中心的党组织建设,强化与党群服务中心的互联互动,推动更多党建资源转化为养老服务资源。依托基层网格化管理,河西区推动形成养老管家、社区网格员、社会志愿者三方紧密结合的养老互助工作机制,切实将老年人日常多样化需求及时转递解决,以暖心贴心的服务,畅通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全区社区基层党组织也将积极发挥老年人的自身优势,引导更多老年群体在基层监督、民事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中积极发挥作用,深入探索创新“小老助老老”等助老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