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津南区双桥河镇坚定不移走好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乡村速递~~~
乡村走读~~~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项行动 见行见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
农田染新绿 村庄亦景区(图)
津南区双桥河镇坚定不移走好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徐丽
双桥河镇小营盘村水稻种植现场。
双桥河镇东泥沽村干部向村民介绍“小清单”小程序。
沽水·孙庄6号民宿改造后休闲功能齐全,旨在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体验。 照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眼下,行走在津南区双桥河镇,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铺开。

  近年来,双桥河镇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坚定不移走好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乡村披“绿装”

  农户生产忙

  农田处处染新绿,水稻插秧正当时。日前,津南区双桥河镇小营盘村农田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地农户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水稻插秧工作,为一年一度的水稻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走进小营盘村连片种植的水稻田,三台插秧机在田地中穿梭,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秧苗从秧盘上滑落,整齐地插入肥沃的水田中。

  “今年我种了1100多亩地,品种主要是金稻919和津育粳22。”联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连敏介绍,机械化种植大大加快了插秧速度,预计一周内就可以完成全部插秧工作。

  王连敏是津南区的水稻种植大户,今年是他种植小站稻的第七个年头。“这几年,随着小站稻振兴计划的推进,灌溉小站稻的主要水源——马厂减河的水质也越来越好,为稻米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灌溉条件。”

  顺着王连敏手指的方向,可以看到几个红顶白墙的泵站。“得益于津南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他们不仅帮助村里修建了四个泵站,确保灌溉系统有效运行,还修建了公路,方便水稻运输。”王连敏说,农科院科技人员还经常向合作社推荐水稻新品种,为未来的种植提供了更多选择。

  据了解,今年双桥河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有3300多亩,其中小站稻种植面积2000多亩,约占整个粮食种植面积的60%。联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该镇小站稻种植主产区之一,占全镇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双桥河镇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小营盘,我们镇还有西官房、西泥沽、闫家圈、柴庄子、东泥沽等小站稻种植区,目前全镇水稻插秧工作基本完成。我们将不断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随着南美白对虾投放季的到来,津南区各农业生产基地抢抓晴好天气,拉开了“水上夏耕”的序幕。

  在双桥河镇西泥沽村俊东伟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内,一辆满载虾苗的运输车停靠在门口,养殖户们相互配合,小心翼翼地将120万尾虾苗转移到“新家”。

  该合作社2024年依旧选用了抗病性强、适宜北方高密度养殖的“海壹”5A种苗。投放前,养殖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了水塘增氧、塘底清淤等工作,为虾苗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广富介绍:“虾苗投放后,我们每周都会安排专业人员跟踪检测,包括对水质的pH值、氨氮、亚盐的检测和对虾苗的两项细菌、两项病毒检测。”

  近年来,双桥河镇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已有1042.77亩。据了解,南美白对虾预计在中秋节前后集中上市销售,届时将大大丰富百姓的餐桌。

  闲置房变民宿

  强产业促振兴

  走出地铁站后不久,便能抵达一处宁静的村落,享受一次简单而便捷的乡村休闲游。今年,这种便利让市民在城市生活与乡村宁静之间,仅仅是一段地铁行程。

  双桥河镇孙庄子村紧邻天津大道和地铁1号线双桥河站,国展大道直通村口,距国家会展中心(天津)4公里。村庄被海河、海河故道及双桥河环绕,被绿屏·双桥河湾、咸水沽湾包围,水域和绿意相得益彰。

  当前,“沽水·孙庄”民宿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一宅一特色、一村一风格、一区一主题”,老旧的民房被以旧修旧,并融入当代艺术元素,中西合璧,让游客感受到津南民风和乡愁的融合。除民宿外,同时还兼有咖啡厅、餐厅、多功能厅,可举办各类小型团队活动及艺术活动。

  “孙庄子村乡村振兴项目正在打造核心区‘7+3+1’,即打造7栋民宿、3处公建、1处艺术工作室,先试先动、成型展示、总结经验,为推进后期民宿建设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目前艺术工作室已基本建成,具备使用条件,7栋民宿样板工程及3处公建改造正在有序建设当中。”双桥河镇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深度挖掘和开发建设,让村庄的闲地变宝地,封闭变开放,资源变资本,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人力变人才,种养变农旅,农民变股东,普通变品牌,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大限度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孙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宗兴介绍,“我们村有村民300余户,闲置房屋就有200多套,看着村庄一点点变美,村民们签订流转协议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村干部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农户统一开展委托流转,与村民签署委托流转协议。为了确保村集体和百姓受益,镇政府成立工作专班下沉驻村,做好项目策划、改造、产业导入以及项目投融资等工作,通过招标遴选,以国有企业为建设主体,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双桥河镇把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立足镇域地理优势和资源,深入调查研究、突出靶向破题、推动产业发展,积极盘活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为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先行先试。

  提升治理效能 

  “小清单”解决“大问题”

  “小小清单,简洁明了,一看就懂。”双桥河镇东泥沽村创新“清单制”管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升级,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东泥沽村是双桥河镇最大的未整合村,由于周围厂房众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目前,村内共有2086户村民,常住人口达到5171人。走进东泥沽村,仿佛置身于一个繁忙的小镇,街道两旁门脸房林立,饭店、理发店、超市等各类商业设施齐全,生活气息浓厚。

  “村内人多且情况复杂,乡村治理形势愈发严峻,针对这一情况,村党委以‘清单制’管理模式作为乡村治理重要抓手,创新制定东泥沽村‘小微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愿望清单’,鼓励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东泥沽村党委副书记张迪说。

  “随时扫码提建议,让村民知晓村里能办什么事、怎么办、找谁办。”说着,张迪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卡片。扫描后,可以看到“小微权力清单”“服务清单”“愿望清单”三个清单。其中,“愿望清单”在群众中颇受欢迎。

  “传统‘意见箱’书写难度大、投寄不方便、处理不及时,村委会开通‘线上意见箱’,取消实名制和发言限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并将建议整理成‘愿望清单’进行公布,鼓励更多村民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张迪介绍。

  “愿望”提出来了,如何解决问题?东泥沽村党委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村民办实事、谋福利。同时,还建立一支包含法律从业者、心理咨询师、自媒体博主等人员的志愿者团队,参与村内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文明实践、矛盾纠纷化解等基层治理重要领域,开辟出“支部搭台、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为民服务路径,实现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真正帮村民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线上线下齐发力,保障村民“如愿以偿”,自去年开展“清单制”管理模式以来,东泥沽村已经达成“愿望清单”20项。

  “东泥沽村党委将聚力创新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把各项清单放到群众监督之下,把服务流程放到公开网络之上,把群众需求放进办事日程前列,统筹协调各业务条线、各职能部门、各社会团体,努力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东泥沽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树新表示。

  “持续开展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工作,树立宣传乡村治理各类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带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建言献策,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双桥河镇党委书记陈小伟说。双桥河镇将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抓手”,聚焦乡村振兴总要求,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坚持“抓党建、强产业、重治理”,努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创新发展之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