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四月十二日,苏轼被贬谪黄州已经两个多月了,身为团练副使无权签署公文,暂时住在定惠院,情绪低落。正在他苦闷之际,忽闻有故人来访,他连忙出门迎接,看到是老友杜沂,喜出望外。杜沂,字道源,世居蜀中,杜家与苏家是世交,当年苏轼进京赶考,杜沂的父亲杜君懿曾送给苏轼两支宣州诸葛笔,苏轼“试笔不败”,一举进士及第。杜沂此时正在武昌(今鄂州)任职的儿子处,听说苏轼落难到黄州,连忙渡江赶来看望。苏轼在落寞中他乡遇故知,倍感亲切,在言谈中杜沂向他讲了刚去武昌西山游览的观感,特别是说到酴醾花与菩萨泉时更是眉飞色舞。苏轼听了也深受感染,心驰神往。因苏轼身不由己,不能亲往游览,感慨系之,当场作《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二首》,其中云:“酴醾不争春,寂寞开最晚。青蛟走玉骨,羽盖蒙珠幰。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苏轼由衷赞美了酴醾花不与春天百花争奇斗艳,可花的清香却飘得很远,表达了对武昌西山的倾慕之情;又以酴醾自喻,表明自己偏居一隅,淡泊名利,尽管不追逐风头,孤独无闻,但总会有人欣赏认可的,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酴醾又作“荼蘼、荼䕷”,古人为其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佛见笑、百宜枝、独步春、琼绶带、白蔓君、雪梅墩等。酴醾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其枝叶茂密,花繁香浓。陆游曾赞:“福州正月把离杯,已见酴醾压架开。吴地春寒花渐晚,北归一路摘香来。”《群芳谱》说酴醾因“色黄如酒”,故加“酉”字。酴醾花可浸泡酒,其果实可酿酒,皆取其香色也。宋人尤其喜欢制作酴醾酒,即先将一种叫“木香”的香料研磨成细末,投入酒坛后密封,到打开饮用时芳香四溢,再在酒面上撒上酴醾花瓣,则酒香更醇厚悠远。李祁有《青玉案》曰:“归来留取,御香襟袖。同饮酴醾酒。”而杨万里却不舍得用酴醾泡酒,因为它冰清玉洁、高雅淡泊,即使花开落尽其香仍在,其色仍白。其诗云:“以酒为名却谤他,冰为肌骨月为家。借令落尽仍香雪,且道开时是底花。白玉梢头千点韵,绿云堆里一枝斜……”
酴醾多藤蔓,若做一花架让其攀爬,可美化庭院,花盛开时香飘远近。欧阳修《渔家傲》曰:“酴醾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北宋名臣范镇在房前有一个庞大的酴醾花架,其下可容纳十多人聚会。每年酴醾花开时,范镇喜欢约上文友知己,在酴醾花架下宴饮。为增添饮酒乐趣,他们行起酒令,酴醾花瓣落入谁的酒杯里,谁就把杯中酒一饮而尽。当微风吹来,片片花瓣像雪花一样飘洒在杯中、案上、座中人的衣襟上,酒香闻来正如酴醾花香,满桌人兴致勃勃,频频举杯。这就是传说中的“飞英会”。
酴醾是春天最后开花的植物,酴醾花盛开标志着春天花季的结束,宋代才女吴淑姬有词说“谢了荼蘼春事休”。古代文人们常常通过酴醾意象来抒发惜春、送春、伤春的情感。宋人王庭圭《惜春亭观酴醾》诗云:“东皇收拾春归去,独遣酴醾殿后尘。怜我寒窗赋愁寂,时看玉面送残春。”辛弃疾曾劝阻人们“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毛滂任衢州推官时的一个暮春黄昏,与友宴饮,他望着淡淡的炊烟、疏落的柳枝和酴醾花架上随风飘落的片片花瓣,惜花伤春之情油然而生,与友酬唱道:“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雨冷黄昏。零落酴醾花片、损春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以花喻人,其中就有酴醾。麝月抽到一张花签,上面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背面的诗句“开到荼蘼花事了”出自宋代诗人王琪的《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意思是酴醾开过后,群芳凋谢,春天即去。繁盛一时的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时,陪宝玉走到最后的是麝月,她是贾府最后一个送春人,相伴宝玉见证了贾府的兴衰。
尽管朝廷明文规定贬官不能随便离开属地,但是苏轼是性情中人,他经不住杜沂的盛情和西山的诱惑,不久便在杜沂的陪同下,乘一叶小舟渡江前往武昌西山。他遍游西山胜景,观赏酴醾花,品饮菩萨泉水后,激动不已,站在西山顶上,遥望江北黄州,感慨万千,于是以《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为题,咏诗述怀:“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此后,他时常乘扁舟前往,乐此不疲,流连于武昌西山峰峦松泉间,意适忘返。苏轼确如“无风香自远”的酴醾花,苏轼谪居黄州四年多,竟爱上了黄州,从低沉走向旷达,从落寞转为超脱。他躬耕东坡,雪堂会友,夜游赤壁,饮酒赋诗,在创作上高潮迭起,进入辉煌时期,写作诗词赋文740余篇,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此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