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青海省学习考察~~~两省市召开工作交流座谈会
陈敏尔陈刚讲话 吴晓军张工出席
~~~
聚焦新质生产力~~~甲醇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可实现净零排放
~~~探测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喻云林主持
文化中国行
津沽篇·津味非遗~~~—— 泥人张传承与创新并重焕新发展活力
~~~科技一园医疗二园已建设完成
~~~陈辐宽出席
海河英才谱~~~—— 访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斗
~~~
~~~—— 走进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
一系列沉浸式项目新奇有趣 观众感受天津历史文化魅力~~~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河英才谱
求真求是笃行不怠 铸中国高铁“金字招牌”(图)
—— 访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斗
本报记者 宋德松
工作中的赵斗。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套试验装备,主要检测在无砟轨道上模拟列车的振动值和噪声值,通过对不同产品成千上万次的测试,找出性能最优的轨道结构,以此来完善我们的设计。”走进位于空港经济区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在超大规模的轨道减振实验场里,不久前获得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斗,向记者介绍他的日常工作。

  今年53岁的赵斗,说话简明扼要,眼神执着而坚定。30多年来,他主持设计了上百个铁路项目,从我国首条30吨轴重的重载铁路,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到走出国门的印尼雅万高铁,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不断攻克难题,在铁路勘察设计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求真求是,才能够铸造出精品工程。笃行不怠,才能行以致远。”这是赵斗多年来感触最深,也是经常对团队成员说的一句话。

  国内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第一座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第一条30吨轴重的重载铁路以及首次实现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海外落地的印尼高铁……在30多年的铁路设计生涯中,赵斗参与过这样的“首次”“第一”有很多,每一次亲历,都让他对中国铁路的发展更具深厚感情。

  “车次车型更多了,速度更快了,出行更便捷了。看着中国铁路的日新月异,作为铁路建设者,我们非常自豪。”赵斗说,“我国路网规模从30年前的5万多公里,到2023年年底已经达到了15.9万公里;我国高速铁路最高运行时速从120公里提升到现在的350公里,成为世界上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高速铁路建设能力越来越强,平均每年建成3000公里。”

  不断接受挑战、不断追求超越。2015年,赵斗带领团队高质量完成印尼雅万高铁可行性研究工作。此后,他又主持了雅万高铁的勘察设计和研究实践,量身打造技术方案。2024年3月初,雅万高铁累计发送旅客突破200万人次。8年间,他和团队绘制的一张张设计蓝图变成现实,中国高铁也首次实现了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海外落地。

  回想雅万高铁实施的过程,赵斗思绪万千:印尼地震烈度高,存在区域沉降;火山岩土孔隙比大,含水率高,性质特殊……从工程技术方案到结构抗震技术,从动车选型到养护维修模式,种种难题摆在面前,“铁路设计极具挑战。如何既坚持中国标准又满足当地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设计师必须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找到最优解。”

  雅万高铁沿线地质条件和外部环境复杂,给项目实施带来了极大困难。不管是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还是深山陡坡的崎岖小路,赵斗和团队成员经常在烈日下全副武装、肩扛手提20公斤重的仪器穿行其间,一走就是一整天。赵斗带领团队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40多项重大课题研究,逐个突破,解决了中国高铁技术在海外极复杂场景应用的一系列技术难题。

  随着雅万高铁成为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赵斗带领的设计团队用行动擦亮了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雅万高铁通车的那天,当看到印尼的民众或欢呼雀跃,或和高铁拍照,我们觉得非常自豪。中国铁路不断自主创新,不仅掌握了高铁技术,还把它发扬光大、走出国门,让人非常激动。”提到当年的场景,赵斗仍然心潮澎湃。

  “后续我们还要在绿色铁路、智能铁路、韧性铁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现代化的铁路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需求。”目前,赵斗又投身于雄安至忻州、太原至绥德等多条高铁线路的规划设计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