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举办少儿舞蹈比赛等16场赛事 开展舞蹈讲座培训等活动
~~~
~~~
~~~—— 访《“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作者陈聪
~~~
3胜1负结束世联赛巴西站 中国澳门站直面“冲奥”对手~~~
~~~
~~~
~~~
山东泰山来势汹汹~~~
河南足球俱乐部管理层调整~~~
~~~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20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国奉献奋斗者值得被书写和铭记
—— 访《“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作者陈聪
本报记者 仇宇浩

  天津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了报告文学《“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以“八百壮士”为主线,写出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史、科技知识分子的报国史、尖端科技的创新史。日前,该书作者、战地记者陈聪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8年来,陈聪创作了多部报告文学,其中《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黄大年》《种子·钟扬》分别入选2017年度、2018年度“中国好书”。他说,《“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的创作,源于心灵的震撼和内心的呼唤。

  上世纪50年代,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800多位青年才俊,从各地齐聚北国冰城,潜心铸造国之重器,精心培育杰出人才,形成了历久弥新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陈聪自2022年年底开始深度了解哈工大“八百壮士”的事迹:“感觉自己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击中,那个时代、那群人的声音反复在我脑海中萦绕,我想书写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精神,也期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共鸣。书名中的‘今何在’寓意,‘八百壮士’是一个薪火相传的群体,是无数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奋斗者的缩影,他们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留下的精彩故事,值得被书写、被铭记。”

  陈聪表示:“以往书写黄大年、钟扬、王继才、李德威等楷模的故事,都是围绕个人成长历程的脉络来写,遵循的是线性叙述逻辑。而‘八百壮士’的写作,是个体、集体和时代叙事逻辑的叠加,既要写800多名青年师生的个体,也要写哈工大这个集体,还要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

  走近这群富有传奇色彩的师生,陈聪尝试解释偶发事件中的历史自觉:“哈工大‘八百壮士’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对科学精神的自觉践行、对国家对事业的高度负责,是一个时代的注脚、一种价值的符号,也是一所高校的历史自觉。在写作中,我格外注意大和小、必然和偶然、时代精神和个人故事的结合,尽我所能把每个历史的碎片和历史的必然描绘出来,把枯燥的专业知识鲜活地表达出来,希望能为报告文学创作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八百壮士”的故事那么多,如何取舍又怎样串珠成链?陈聪以“1950年”“北上”“底色”“一新”“功夫”“风华”“回响”“归宿”为分类标准,将历史的碎片分门别类地串联起来。他说:“这样可以让不同时代的哈工大人在故事里熟络起来,他们寻得到彼此的足迹,望得到彼此的身影,听得到每一次选择的初心。我把这些身影中相似的部分撷取出来,组成一座灯塔,引导读者循着灯塔的光亮,探寻那些爱国奉献的动人故事、惊人成就、感人精神。”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陈聪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多次实地调研。老一辈知识分子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时时激励着他。陈聪说:“他们为了攻克难关将休息时间压缩到极限;他们紧盯国际前沿的‘无人区’;他们为了一个信号、一个数字、一段光谱,燃烧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比如,刘永坦院士的‘新体制雷达’之路,走了近20年,而这些年他都是在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

  除了硕望宿德的学术巨匠,还有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幕后英雄,比如,将食堂工作干出精彩的老党员于梦起等,也让陈聪十分感动。他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更多当代年轻人了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听从党的召唤,秉承报国之志,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不舍初心得始终。陈聪说:“人这一生,应该坚守什么、追求什么,答案,已经写在他们的故事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