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帆)昨天,天津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启动仪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启超旧居举行。
我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各区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部署,扎实推进普查准备工作。市区两级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部完成组建、落实双组长制;编制印发我市普查实施方案及宣传方案;加强与成员单位沟通和各区工作指导调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全市组建普查队伍65支,普查队员398人;举办2024年度普查培训班,组织普查骨干参加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华北片区普查培训,持续开展线上培训。完成3个区4个文物类别普查试点,复查不可移动文物30处,蓟州区新增石造像1处、新发现古墓葬1处。加大普查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持续发布普查动态,开设“天津‘四普’进行时”专题,发布征集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公告,普及文物普查知识,营造普查工作良好氛围。目前,我市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顺利完成,为开展实地调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实地调查从今年5月开始至明年5月结束,将以区为基本单元,根据国家统一下发的普查地图、采集软件,结合文物保护管理相关资料,对我市“三普”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逐一开展实地复查,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认定标准》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建立全市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与国有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实现共享。
河北区普查队代表徐燕卿说,“四普”工作整体要求比“三普”更加细致、完善、严谨,应用的新技术、新手段更多、更全面。他说:“我们要进一步学习普查方案,吃透普查要求,准确把握文物普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确保实地调查信息完整、准确,采集的文物信息数据、照片、图纸符合普查有关工作规范,保质保量做好实地调查工作。”
在“四普”实地调查工作中,大量高校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的加入是一大特色。天津城建大学红色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兰巍表示,该校选拔相关专业百名师生组成第一批“四普”志愿团队,与河北区文管所合作完成了普查试点工作。他说:“我院拥有一支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和专家库,科研优势与‘四普’实践相结合,可为普查成果的深化、运用、宣传提供支撑。为配合‘四普’工作,我们购置了一批定位、测绘和检测仪器,能够满足‘四普’多组并行作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