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金之平视线~~~——把“津”字招牌变成“金”字招牌③
新视野~~~
漫话~~~
评论员在现场~~~
深一度~~~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员在现场
从看客到主角, 体验感拉满
杨建楠

  如今,逛市集不只有“买买买”。

  徜徉于南开区古文化街附近的民俗文化博览园广场非遗市集,只见一个姑娘将蓝、绿、金三种漆料滴入水桶轻微搅拌,接着捏住一把团扇的扇柄,边旋转、轻摇白色扇面,边将其完全浸入水中,再拿出来看,大漆已在扇面点缀出似流云、似碧波、似晚霞的绚丽图案——这就是大漆扇手作体验活动。

  市集中,沉浸式体验还有很多,民族图腾拓片制作、脸谱绘制体验、国学礼沉浸式打卡拍照……这场持续近十天的“五一”嘉年华非遗主题市集,每天都在“上新”,将游客的体验感拉满。

  当旅游场景更加注重体验感,既看得见、摸得到又能参与其中,游客就不是匆匆而过的看客。“如果只有逛和吃,也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游客会用‘脚’投票。”一位文旅行业从业者道出一些景点逐渐沉寂的原因。我们从来不缺少美丽的“远方”,但好风景常有,好体验不常有。反过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中,有的景点和城市脱颖而出,让人流连忘返。说到底,它们除了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更胜在体验感,胜在能为人们提供独一无二的情绪价值。

  “好体验”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是文旅场景的多样化,城市在开发文旅产品时不拘泥于景点参观、售卖纪念品等传统模式,而是创新文旅场景,向互动式、沉浸式转变。打开手机App、领取道具线索、与现场演员实时互动,张园推出的沉浸式解谜游戏《破晓》大受欢迎;细听演员旁白提示、蒙上眼睛触摸道具、嗅闻气味,曹禺剧院内,一场名为《寻找戏剧家》的“感官戏剧”让观众转变了角色。通过一次次互动,游客从看客变为参与者,从置身事外到沉浸其中,获得情感共鸣。这样的游览体验很独特,且直抵人心,无论是“头回客”还是“回头客”都能有新感触、新收获。

  “好体验”也体现在暖心周到的服务上。有的地区在车站附近提供行李寄存业务,让大家“放下包袱、轻松上阵”。还有的推出亲子共享单车,给带娃出行的游客提供方便。每位游客于点滴间感受到城市的温度,自然也就能体验到一座城市的魅力。沉浸式的文旅场景、用心用情的暖心服务吸引人们驻足停留,真正去体味一座城、爱上一座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