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渤海潮~~~
金之平视线~~~——把“津”字招牌变成“金”字招牌③
新视野~~~
漫话~~~
评论员在现场~~~
深一度~~~
基层声音
本报与各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
热点观察~~~
回到首页 | 标题导航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渤海潮
文化是城市特色和精神气质的根与魂
董向慧

  文旅融合“出圈”不难,想“长红”却不易,靠什么将热潮持续下去?

  近年来,西安大唐不夜城、开封清明上河园、杭州宋城等接连走红,成为文旅融合的现象级产品。其背后有个共同之处,就是对城市文化的深入挖掘、活化利用。城市文化是文化创意、文旅产业发展的内核与动力,高质量的文旅融合又能激发城市文化的特色和韵味。可以说,“诗”和“远方”的深度融合为弘扬城市文化和精神气质开辟了广阔发展空间。城市文化是城市特色和精神气质的根与魂,其发掘整理、传承保护、弘扬发展是有机整体,需要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

  对城市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首先要坚持古为今用。城市文化因历史底蕴和时间积淀而厚重,对其发掘、整理、保护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在发展中传承和保护,使得城市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以适合现代社会的视角和方式得以展示。譬如,天津古文化街既保存了津味古韵,又成为老字号的商铺集中地和旅游景区;国内首个以大运河文化为载体的“运河不夜城”落户武清区,深挖武清千年古邑文化底蕴,构建运河文化场景,同时布局古风演艺、美食餐饮等业态。同样,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也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表现形式“唤醒”和传播城市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需要做到形神兼备。“形”是有形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神”是文化的独特气质和神韵。形神兼备要求对文物古迹、手工技艺等文化遗产实现保护和研究并重,既要保证文化遗产的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又要研究阐释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近来,我市推出了一系列以小洋楼为载体的沉浸式文旅项目,让游客“穿越式”体验近代中国的风云激荡,深度了解天津文化。同时,形神兼备需要平衡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公益价值,将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与文化传播、公共利益有机结合,杜绝以文化之名对资源进行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等行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雅俗共赏。一方面,要提炼城市文化“雅”的精神标识,勾勒城市文化的轮廓和脉络。另一方面,要挖掘和整理日用饮食、手工技艺、民俗等风土人情,塑造生动鲜活的“俗”文化,用旺盛的“烟火气”丰富城市文化谱系。以文化自觉、文化融通的方式,让雅与俗构成更加多姿多彩的城市文化。不久前,我市五大道海棠花节既呈现了落英缤纷、花团锦簇的诗情画意,又加入了民俗表演、市集、茶饮等元素,诗意与烟火交融,成为可驻足观赏、细细品味的文化盛宴。

  文化和文明因交流和互鉴绽放光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融通中外。要有国际眼光和视角,面向全球游客展示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量身打造文化体验和文化产品。另外,还可以通过“鲁班工坊”建设、文化推介会等形式,向世界宣介天津,让世界读懂中国。

  (作者系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副研究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说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所属10报2刊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所有关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及其子报子刊内容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包括但不限于稿件签约、网络发布、转稿等业务,均需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商谈,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互换稿件协议的网站,在转载数字报纸稿件时注明“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XX报”和作者姓名,未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有协议的网站,谢绝转稿,违者必究。
天津日报报业集团法律事务部